突袭的疫情和持续的寒冬,让很多创业者的处境愈加艰难。为此,毕友发起了“助力创业者行动”三大公益计划,即“融资、融智、融脉”三大助力计划,呼吁并联合社会各界共同支持创业者。“毕友公益直播课”即是其中之一,通过在线直播形式,邀请一线投资人、企业家导师为创业者们分享,指导、鼓励和支持在路上的创业者们渡过难关。
2月22日,毕友公益直播课第七期,特邀毕友导师、金沙江联合资本管理合伙人 周奇先生,在线为毕友社群的创业者们做分享交流。“国难”之下,个体和企业如何自救,怎样度过难关?周奇先生分享了他的一些思考,并提出十大观点。
嘉宾简介
周奇,金沙江联合资本管理合伙人
浙江大学科学仪器专业学士,日本京都大学通讯与计算机工程专业硕士,现任金沙江联合资本管理合伙人,主要负责TMT、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主导参与了鲸仓科技、苏州天准、珞石机器人、行云全球汇、车主邦新能源、踏歌智行、希盟自动化、乐播科技、ETCP等近三十个项目并担任董事。其中,苏州天准(688003)是科创板首批25家上市企业之一。
金沙江联合资本成立于2009年,专注于高科技产业股权投资,重点关注泛人工智能(AI、机器人、先进制造、供应链升级等)、产业互联网、智慧交通以及环保等领域的投资与并购机会。基金合伙人和团队成员均拥有丰富的高科技企业运营、投资以及风险管控的经验。依托平台支持的还有一支专业的产业落地合作团队,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助力地方高精尖产业的发展。
主要观点
观点一: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经济影响将数倍于SARS,最受伤的是中型企业。
回顾2003年的非典SARS疫情,对于中国GDP的增长并没有太大影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3年我国GDP增长率仍保持在10%左右,与2002年、2004年差别不大,事实上从2001年起,我国GDP呈现出指数级增长,这得益于加入世贸组织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促进作用。从SARS对三大产业的影响来看,主要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主。
而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则完全不同。从“三驾马车”及三大产业的GDP占比来看,目前消费和第三产业服务业对于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都在50%以上,占了半壁江山。数据显示,2018年,消费支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6.2%,第三产业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9.7%。此次突然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低于消费和第三产业服务业都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其对于我国经济的影响将数倍于SARS,将成为国家和人类之灾难。
灾难之下,最受伤的企业,不是大企业,也不是小企业,而是中型企业。大企业实力强、资源多,小企业掉头快、成本低,反而是那些有一定规模和负担的中型企业,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
观点二:行业竞争和危机来临时也是资源挤兑,企业要活下来拼的是体质和资源。
疫情困难的本质,是医疗资源的挤兑。在疫情期间、医疗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人能够存活下来的最重要因素,一要靠自身体质,二要靠个体资源,免疫力差的易受感染,资源贫乏的连口罩都买不到。
企业和疫情在这方面非常相似。当行业竞争和行业危机来临的时候,也是资源挤兑,企业能否活下去拼的也是自身体质和资源。体质方面表现在企业的经营能力、产品能力、销售资源、团队等,资源方面表现在能否获得更多支持。
观点三:企业要有危机意识,没经历过生死存亡的创业经历是不完整的。
政府能力高低的体现和真正的挑战,是治理意识、资源调配能力、多线程处理问题能力、创新力和魄力,企业要活下来拼的也是这些能力。
经历过这次疫情之后,企业一定要好好思考商业的本质,反思自己的商业模式,对自己的价值做客观判断。商业的本质是赚钱和生存,宁可卑微地活着,也不要轰轰烈烈地死去。
但危机是物竞天择、加速洗牌的过程,企业活不下来也很正常。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注销的企业数量约50万,到了2018年这个数据已达到181万,而2018年新增注册的企业数量约670万,新增与死亡的比例约为3.7:1,死亡比例约27%。
没经历过生死存亡的创业经历,是不完整的。很多大企业像腾讯、京东、阿里等都曾差点死掉,中兴、华为等也因外部原因差点休克,金沙江联合资本投过的很多企业,也都曾经经历过生死存亡。
真正的企业家都有危机意识、生存意识。华为在2000年正高歌猛进创下年营收220亿元、位居中国电子企业百强之首的好成绩时,任正非写下了《华为的冬天》,其中没有提到任何华为的成就,反而大谈危机和失败,追问华为该如何“过冬”。“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危机感。也许是这样才存活了十年。我们大家要一起来想,怎样才能活下去,也许才能存活得久一些。失败这一天是一定会到来,大家要准备迎接,这是我从不动摇的看法,这是历史规律。”
危机之下,创业企业面临的风险更大,更需要增强危机意识和生存意识,管理好现金流,留出更多的余量。
观点四:总体而言,这次疫情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只是一种“毛刺”,不会是“拐点”。
长期来看,这次疫情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只是一种“毛刺”,不会是“拐点”。
首先,延长的假期不会对经济造成影响,反而会促进,经济发达的国家假期普遍较长。其次,今天的消费观念正在发生变化,国货的兴起会对拉动内需和经济增长有很多促进作用。
长期来看,疫情终究是会结束的,不会成为改变整个经济发展的拐点。如果说会有拐点,反而更应该关注的因素是其他方面,如中美贸易战、地方保护主义、英国脱欧等是否会对全球化格局造成重创。后续更需要关注国外的疫情发展情况,这关系到我们“世界工厂”的命运。
观点五:短期看比想象的要悲观,是全产业链低谷的共振叠加,是三大外部危机的叠加。
任何产业都有波峰波谷,但今天是几乎所有的行业一起进入低谷,这是全产业链低谷的共振叠加,是企业面临的三大外部危机——经济周期、产业周期、突发性疫情三者的共同叠加,历史上从未有过如此规模的叠加。
短期内面对如此大的冲击,突然“休克”的行业和企业不在少数,业绩调减的企业更是占到绝大多数。
因此,企业不仅要管理好自己公司,还要关注上下游产业链,减少“共振”损失。
观点六:长周期行业要关注短期问题,短周期行业要关注长期问题。
长周期的行业,比如餐饮、娱乐、旅游、医疗卫生、工业、农业(养殖业)等,更需要关注是短期问题,比如现金流能力、何时复工、需求暴增暴减的波动、生存危机等等。
短周期的行业,比如互联网、游戏等,更需要关注的是长期留存、用户粘性、需求的真实性,在企业管理方面练好内功。
观点七:要正确、客观认识所在行业的困难和机会,“疫情”红利和需求红利要分清。
企业要正确、客观认识所在行业面临的困难和机会,是危机的同时也是机会,是机会的同时也潜伏着风险。
疫情给企业销售带来的负面影响有两类:可弥补的和不可弥补的。有些行业,失去的订单无法恢复;有些行业,要注意报复式恢复。
今天数据断崖式增长的互联网公司,比如在线教育,反而要冷静地思考这是“疫情红利”,还是需求红利,如果是“疫情”红利,疫情之后就是暴跌。
疫情给线上及O2O行业带来了获客红利,降低了试用门槛,但并不意味着门槛见底用户适应了之后就会留存下来。事实上,最后能够留存下来的量不会大,比如在线教育平台,最终还是要靠好的内容好的用户体验才能留存。
所以对创业者来讲,要正确、客观地认识所在的行业面临的困难和机会,既不能妄自菲薄,认为自己好像没有机会,也不能认为现在数据不错以后就一直有机会。
今天被广泛看好的线上业务,如线上教育、线上直播、视频会议等,预计大多数会在疫情以后掉70%以上的流量。
观点八:投机疫情红利的要醒醒,思考自己有没有“投机”的资本,到底什么是刚需。
现在不少人都有投机心理,看到“疫情红利”下的机会就跃跃欲试,有这种想法的人要醒醒。
首先,要思考自己有没有“投机”的资本,有没有资源和能力去做。
其次,要思考清楚到底什么才是刚需,某些需求是不是真实的存在。
观点九:2020投资节奏会更缓慢,企业融资会更加困难
2020年,投资的节奏无疑会更加缓慢,企业融资会变得更加困难。
作为人民币基金最大资金来源的政府资金,都去救命了;美元资金,受贸易战和保护主义影响也不明朗;银行资金,正积极地通过借贷的方式直接流向中小企业;基金的资金,也会更多的流向已投资企业。
因此,困难是一定的,企业在自救的同时,一定要喊出来,寻求支持,不能捂盖子。
观点十:挽救国难的是国运,全球化是百年国运之根本,必须坚持。
改革开放40年、加入世贸组织18年以来,中国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全球化是百年国运之根本,必须坚持。
疫情不会是压跨全球化的最后一根稻草,全球化不应该终结,也不会终结。
2018年,中国工业产值占全世界的30%,是美国、日本和德国之和。
中国有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很多中国的县城和乡镇,掌握着世界某个行业的经济命脉:江苏泰兴黄桥镇的小提琴,占全球1/3~1/2的份额;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鄌郚镇的吉他,占全球近1/3份额;辽宁葫芦岛兴城市的泳衣,占全球近1/3、全国近一半;河南许昌的假发,占全球50%以上;河南虞城县稍岗镇的钢卷尺,占全国超过85%、全世界超过一半的份额;山东菏泽制作的棺材,垄断了中国80%的份额,占领了日本90%的市场;江苏南通的家纺,占全国40%、全世界25%以上;浙江诸暨的淡水珍珠,占全世界的73%;扬州杭集镇的酒店用品,占全世界的60%;福建水头的石材,占全国65%份额;江苏丹阳的眼镜,占全国75%以上、全球超1/3的份额;湖南邵东县的打火机,占全世界的70%……
但在坚持全球化国运的道路上,中国也需要不断改变和进步,要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世界工厂”升级到“世界级企业”。
毕友说
在2019年1月的毕友社群大会上,周奇先生曾说:“想要成就大事,首先要看清大势,才能事倍功半。应对经济下行的挑战,创业者要想生存,必须牢记四个关键词:务实、落地、赚钱、正向现金流”。
在如今经济周期、产业周期、突发性疫情三者的共同叠加下,很多行业都进入低谷,创业之路愈加艰难。企业要有足够的危机意识,短期内足够重视,想尽一切办法力求生存,长期内则要有信心,相信熬过风雨便是天晴,相信全球化的大势和百年国运,相信个体努力和坚持的意义,相信长期坚持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