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友网

毕友网 > 分享 > 原创 > 龙淼:农业投资要打五只“大老虎”

农业投资要打五只“大老虎”

2014-09-23 16:19:29龙淼 13134


  【毕友导读】9月19日,成都尚作有机迎来了她的第四个生日,在成都奥迪中心举行了四周年庆典暨新品发布会,公布了即将上线的手机APP以及全新的VI体系,为接下来的发展翻开了新的篇章。本文是此前尚作董事长、毕友导师龙淼在阿尔法工场农业金融群线上交流活动中的分享,从农业资本化、品牌化、标准化、信息化、规模化四个方面谈了尚作四年间一路走来的感想,称尚作有机成立4年以来最痛苦的是标准化的问题……

  今年打老虎是热门,新农人一路走来要打好五只老虎。

农业资本化

  农业在中国最大的一个痛点就是资本的问题,在市场经济中,资本是任何行业的血液,没有资本,任何市场经济是谈不上的,但中国针对农村的金融体系做得最差。

  资本化程度做得最好的是房地产,房地产火爆一方面有政策引导,根本是金融的杠杆运用得好。在90年代的开发商,资金的杠杆可能会运用到100倍以上。只要有关系,有人脉,没钱可以从银行借款,没地可以通过政府关系批地,所以可以空手套白狼。对于农业行业,恰恰相反,资本化是最大的痛点。

  农业不管国家怎样鼓励,生龙活虎的案例并不多,原因是,农业是典型的资本时间错配的问题,金融的杠杆甚至是负的,例如,你建一个养猪场或者开一个农场,都是要先投入钱,哪怕政府补贴一部分,从现金流和资金投入的角度都是绝对投入,蔬菜的产出至少是在一年以后,水果还需要更多年。

  基于此,不管你投入100万、1000万还是1亿,在一年后、两年后,甚至可能是五年后所产生的现金流和投入是严重不相匹配的,这就是资本时间的错配问题。而花费的钱,是股本金,没有任何杠杆。

  今天的农村金融没有实质性的支持,不是每个人都可能成为褚时健,褚橙做得成功除了有产品本身做出一些进步,包括标准化,但是“褚时健”这三个字对于中国市场经济的符号特征也非常关键。

  如今,很多人都看好农业,一方面是政府的支持,另一方面是足够的市场需求,但是中国的资本市场对农业特别不利。

  在日本,资本市场做得特别好,政府扶持和补贴,土地私有化和农村土地流转、交易便捷、简单,例如一个农民想去东京打工,只要将土地的红本和蓝本交到村支部,会有人帮你打理一切的事情。

  在中国做农业,土地产权无法自由流转,失去了资本化的基本条件,上面附着的东西要做资本化是非常痛苦的,所以在中国要做好农业、要规模化,不可能指望股本金,要形成可以自由流动和流转的资产。

  现今,做农业不能指望银行、政府,也不能一开始就指望VC、PE,在做之前一定要警惕资本,纯粹生产型企业初期很难形成现金流,未来的收入和增长都是一个很大的考验,现金流的速度和营收的速度能否跟上企业的发展和后台建设的需要,是第一个难关。

  在行业的初期,尚作有机采用会员制,会员制各行业都在用,对于农业蔬菜领域非常有用,解决了产销两难和资本时间错配问题,可以先解决活下来的问题,如果发展的话需要更多的资本化的途径。先解决产销平衡的问题,行业的问题,才能谈到发展的问题。

品牌化

  如今物质供应供远大于求,无论做快消品、奢侈品、汽车、房子和其他,都是凭借品牌让消费者选择。快消品品牌很容易标准化、上规模,例如香飘飘奶茶,本身具有全国的渠道,把宝压在广告上,打开知名度。农产品很难做到标准化,很难实现品牌化。

  农产品的产销对接比较困难,因为信任体系缺乏的社会很难让人相信你,农产品的特征决定区域性特征强、产量不稳定,没有人能承诺做多少,这也使得农业品牌具有一定的渐进性。

  农产品品牌化速度相对较慢,口碑是最可行的道路。基于区域化,互联网特定群体,形成粉丝效应,雷军小米手机这种农产品很难达到,毕竟不是标准化产品。农产品必须要考虑资金品牌如何打造的问题,4A对于做农业的公司太奢侈,更多的是基于自己的产品和农人朋友形成的联盟,如何互相帮扶打造群体的品牌,帮助大家做好营销。

标准化

  标准化是一个痛苦的事情,发达国家标准化是上百年的传承,有一个稳定的市场体系。标准是慢慢变迁,逐渐形成的,从事农业没有太大的压力。中国农业存在巨大的剪刀差,解放后因为土地改革农场主消失了,土地改革把农业产业化粉碎了,把从前80%的农业人口变成了8亿份田地。

  如果今天把农业当作一个产业,标准化来操作,这点成为了几乎不可能的事情,除了北方主粮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生产多一点,蔬菜在南方是一件比较痛苦的事情。

  如今,政府和从业者都要面对一个碎片化的产业重新组合,首先把农业上游生产怎么建立标准,然后才谈得上下游加工、供应链标准化的问题。

  尚作有机成立4年以来最痛苦的就是标准化的问题,来自不同的纬度、土壤、气候,同样的品种如何标准化生产,从田间到产收,到冷链,到加工配送出去,客户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如何接受产品,对标准化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在商超、零售市场面对面买东西,没有必要复杂的标准化,面对面的沟通就可以了,消费者信息对称,做了比较做出理性选择。

  如今做农业,做电商配送,消费者信息是不对称的,对比的质量标准可能是上次送的,可能是上个月送的,这个月农产品会发生什么变化对于消费者是信息不对称的,他会有很多要求,这是由消费者的心理决定的。我们只能从标准化做文章,如果想改变消费者的想法是很难的。

信息化

  信息化不仅意味着营销的战场从线下到线上,对农产品区域化对高端产品的客户筛选存在一定的困难,互联网和自媒体给农业提供了这个手段,全国的海量市场,如果营销手段恰当,可以解决一部分的销售问题。

  信息化也是规模化的生产,尚作有一定的规模,如果没有强大的信息化平台支撑,前面的基础无法变成市场的规模的。电商不管是不是在网上全部展开零售,而是信息化的程度,是支撑体系,把流通环节缩短,更多的变为直通车,信息化的要求非常高。

  尚作在田间到餐桌的压力非常大,多点对N点对信息化压力非常大,自己开发了信息化体系做支撑,让现在市场和消费者没有乱掉,也是这些年没有发力做零售市场的原因,在有限可控的范围内,要把供应链、信息化的系统做好,未来才有可能走快一点。

  农业是一辈子的行业,农业市场巨大,市场定位有区分,产品有差异,不要着急去做。国家食品安全对可溯源,对信息化要求也很高,把基础做扎实,避免未来的隐患。

规模化

  规模化的前提是资本化、信息化、品牌化和标准化都搭建成功,规模化才是一个可复制的规模化,规模才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和推敲。规模化往全国走,怎样满足全国人民的需要,各地物流怎么配送,如何满足各地饮食差异还有很多挑战。通过淘宝卖常温食品没有太大的挑战,但是生鲜蔬菜未来是一个难点,也是一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