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 魏瑜)
【推荐语】:我们经常听到有人抱怨对自己的工作不太喜欢,而要想调整,要么不知道更喜欢什么,要么喜欢的又无法实现,结果大多数人就在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上坚持着,当然也能做出好的成绩,但如果能将自己的兴趣与职业结合起来,就能做得更开心和更出色。那如何判断和选择职业兴趣?本文作者任智老师从事职业咨询多年,他以的丰富的个案积累和专业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路,在此推荐给大家,希望能为需要的朋友解惑。
从生活兴趣到职业志趣
(作者:任智先生,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高级咨询顾问、国际认证MBTI高级施测师)
以下是某职业规划网站上有关职业兴趣的一篇文章,对他们的观点有何看法?我们的生活兴趣与我们的职业有什么关系?从生活兴趣真的很难找到该网站所说的“志趣”吗?如果说兴趣来源于“志趣”,请问我们又如何找到“志趣”呢?
(以下为引文)
每天我都收到很多的咨询邮件和电话,很多学员都在表达同样的语句:“我不喜欢目前的工作,但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我做了很多测评,说的也是含含糊糊的。很多人也给我意见,让我挖掘自己的兴趣,然后让兴趣去指引我的方向。我也想找到自己的兴趣,但我也不知道到底对什么有兴趣? 对很多职业只是知道不讨厌,我该怎么办?
相信大家很多人都有这个想法,迷茫呀!对吧。
这句话本没有错,让兴趣指引你去干什么。但问题出在哪里了呢?
第一个问题,我们都是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95%的人在20多岁的时候,根本就不知道对什么感兴趣。我们看到的世界就一点小,如果盲目对什么是兴趣,反而很容易成为井底之蛙。那你的兴趣都没定,都在探索期和试错期,如何让它去指引你的方向呢?
其实,我在《趋势的力量——个人职业发展战略决策必修课》这本书里专门安排了一章《应试教育决定了要从外部环境找机遇》讲这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不是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就找到自己的方向了呢?很多人认为,只要找到了我感兴趣的领域,就是我的方向了,于是就出现了我喜欢打篮球,所以我就去做和打篮球相关的事情吧。这样的想法对不对呢?真打职业篮球时,你会发现你连业余业余的选手都当不上。那是否可以去经营篮球俱乐部呢?你可能连入行的门都找不见;就算让你去,你工作一段时间也会发现,这不是你的兴趣,你喜欢的是打球和看球的感受,不是每天压力巨大的去应付各种经济问题等等。
那该如何让兴趣指引方向呢?
其实,生活兴趣和事业兴趣是不同的,生活兴趣与事业兴趣有巨大的层次差异,有些可以互通,但大多数情况下不同。其实大家都是有点生活兴趣的,比如我爱旅游,爱看电影,爱看书,等等都可以;有些人爱打篮球,打网球,养宠物、爬山、潜水、看恐怖小说、看言情小说,看韩剧、看美剧等等都可以称为生活兴趣。而事业兴趣是什么呢,比如,马云的事业兴趣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就是用电子商务去让大家更方便的做生意;俞敏洪老师的事业兴趣是建立一个更好的让年轻人学英语的学校;更多的事业兴趣是我要建立个宠物医院来解决更多养宠物人的需要;太多学生的家长要来学校周边临时住了,可以建个酒店满足他们的需求;徐铮的事业兴趣是,拍出有特色的喜剧《泰囧》来让大家娱乐和放松;等等等等。
大家发现生活兴趣和事业兴趣的最大不同了吗?
对,一个是从自我出发的;另一个是从别人需求出发的。出发点是完全不同的,这就是秘密所在。为了更好的理解和区分,我分别把他们称为兴趣和志趣。兴趣的出发点是自己的感受、需求;志趣的出发点是满足别人的感受、需求。这就是最大的不同之处,也是根本区别。
兴趣和志趣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互相激发的。比如由于你对旅游很感兴趣,慢慢的你感受到了更大众的人群对旅游的需求,于是你做起了旅游行业的内容,这就是兴趣激发志趣。也有很多时候是倒过来的,如,你是做汽车行业的,你满足了很多人的出行感受和需求,但慢慢的你喜欢上了越野赛车活动,这就是志趣到兴趣。
好,大家已经理解了兴趣和志趣的区别。其实,对于一个人的事业发展来说,志趣的层次要比兴趣高很多。对于目前我们大多数的应试教育出来的年轻人,还没有强烈、清晰的兴趣前,更应该从志趣去找兴趣,而不是倒过来。
(引文结束,以下为作者观点)
我们来看一个现象吧,人在婴幼儿的时候,你问他:“你喜欢谁?”,他会告诉你,我喜欢:“爷爷,妈妈,李阿姨”,当你再问他:“你为什么喜欢他们呢?”,一般的回答是:“不知道”。渐渐的,他们长大了,知道:喜欢李阿姨是因为她很能理解他人,喜欢爷爷是因为他知识广,什么问题都能回答,这样我们就得出了:我从具体喜欢的人身上抽离出了要素——抽象概念,这些抽象概念(要素)成了我们以后判断是否喜欢一个人的标准,而职业探索,不管是从:能力、性格、兴趣等出发,都是在找到我们对于喜欢的职业的抽象概念,从而用于判断是否选择一个职业的标准。
对于每个人来说,其实我们都有一些职业兴趣方面的认知,如:喜欢做人力资源、喜欢管理等等,之所以感到困惑,一是对这些兴趣的认知不太明晰,二是不能够确认这些是我们的职业兴趣。
要解决此困惑,必须知道我们平常是如何确定生活兴趣的,也就是“确定”的思维模式。我们很多人都会非常确定如喜欢打网球而不喜欢打篮球等,这个结论是否是我们尝试各种球类运动最后得出来的呢?当然不是,大多数人的思维模式如下:
1、根据条件首先排除一部分球类运动,如:足球太危险,不喜欢与他人合作运动等等;
2、在缩小的范围内做浅尝,排除不喜欢,保留那些喜欢和不确定的继续探索;
3、在狭小的范围内做深层尝试,最终确定。
对于职业兴趣的确认也是如此。
1、 首先确定我们的条件如:不要有太多的数字计算,与人打交道的时间要多等等,帮助排除那些不太适合的工作;
2、 在缩小的范围内做浅尝:阅读行业知识,人物访谈等等;
3、 在较为确定的范围内做更深层的尝试:行业、职位深度研究、实习、全职工作等。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就能越来越确定我们的职业兴趣在表面和深层次的各种表现,也能非常确定我们的兴趣
我们经常认为生活兴趣对职业用处很少,其实这是建立在浅源思维的基础上,大多数人既没有深层思维的习惯,也没有深层思维的方法,比如:我喜欢打篮球,我喜欢迈克尔·杰克逊,如果站在深层思维的基础上,可以得出更多的信息,而这些信息都是可以用在职业选择上的。
比如,我喜欢迈克尔·杰克逊:
1、 喜欢把自己展示给大众
2、 喜欢得到他人的认可
3、 做事情时希望加入自己的理解
4、 我喜欢不断创新的精神
5、 ……
再如,我喜欢打篮球:
1、 用手灵活的处理事务
2、 与他人合作共同工作
3、 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做出瞬间反应
4、 不用很多的语言沟通
5、 ……
每一个兴趣都可以带来很多的探索空间,如:看电影,可以往下探索:
1、 什么样的题材是喜欢的?
2、 什么样的题材是不喜欢的?
3、 喜欢和不喜欢的原因是什么?
4、 一部你认为对你影响很大的电影你是如何看待的?
5、 你是从那些方面来评价一部电影的?
6、 …….
我们不仅可以探索到自己的兴趣,还可以探索到自己的价值观,思维模式,从而指导我们做职业的选择。
感谢本文推荐者:四川大学2012级MBA魏瑜,欢迎更多朋友推荐美文,小编代您与大家分享。
毕友推荐——分享MBA推荐的文字。毕友推荐,旨在收集和整理MBA推荐的各类原创或转载的文章和资料,每日定期发布,分享给所有的朋友。通过每个人的推荐分享,实现大家单位阅读时间价值最大化。送人玫瑰,手留余香!请将您的推荐直接发至毕友征稿邮箱:2733119529@qq.com,或Q:2733119529。
相关链接:MBTI在线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