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友网

毕友网 > 分享 > 推荐 > 【毕友推荐】第66期何钐 推荐《话说“民国范”》

何钐 推荐《话说“民国范”》

2013-08-07 12:16:29毕友网 17230


(何钐 腾讯网编委、微博事业部综合管理中心副总监)

推荐语:

   现在业内言必称移动互联网,今天推荐的这篇东西也和移动互联网相关,它摘自自媒体时代最成功的App之一:《装腔指南》,节选的这篇文章是《话说“民国范”》。这个App的内容提供者只有花总丢了金箍棒一人,据说月广告收入已经突破二十万。

   App的内容不定期更新,写的净是名利场的游戏规则。花总说,无论是否情愿,从踏足名利场的那刻起,你就沦为了鄙视链的一环。花总轻描淡写信手拈来,总有一款适合你。经过历史革命运动,“贵族”作为一个阶层已经被肉体消灭,小平同志在春天里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基于财富的鄙视链就建立起来了。那么,没有足够的底蕴怎么办呢?只有“装”了。
花总还在这个App里创作了多个流行词,包括“InstallB”、“逼格”、“鄙视链”、“装Ber”等,无不在微博引起热议,小到打火机、雨伞,大到私人飞机、国家领导人,无不在“装”的范畴内。

   人之初,性本善。有教怎么做个好人、对社会有价值的人,有教怎么获得“成功”的,但是教人怎么去“装腔”却广受社会各个阶层欢迎的却只有这个App。我们可以理解为教材、宝典、秘籍,也可以理解为反讽。阅读的好处就在于能让人思考,给人以启发。

话说“民国范”

文/花总丢了金箍棒

   扮民国范的精髓,便是那股卓尔不群的遗民气。对1949年后出生的大陆iBer来说,这遗民气好比是山寨Chanel N°5,仿得好的倒也不至于让人过敏。但若粗制滥造得过了,就难免令人目眩头晕,避之不及。

   走文艺路线的民国Ber大多在精神上自视为徐志摩或林语堂转世。阅读面宽点儿的都看过几本民国散文,品味高点儿的也许还读过中研院史语所出的集刊。平日说话写字总爱带点儿清末旧白话的味道:“我非圣人,只是芥子凡夫,造梦、做事大抵是被动的,把心境、梦想记下来是不多的自主之一,另外我要说的是我欢喜民国!没原因,就是欢喜。”

   他们的文章里要是不出现“大抵”和“欢喜”这种字眼儿,就譬如X 功夫出品的鸡汤里忘了搁鸡精。据说某些民国人在空调房里不穿长袍就没法创作,但绝大部分爱好者都用简体中文版Office 取代了蝇头小楷和梅花笺。

   民国Ber们聊起清华国学研究院的梁王陈赵,就像谈自家至亲好友一样亲切。初级Ber+津津乐道陈寅恪的“恪”其实是念“que”的去声。初级以上的人除了陈寅恪外还会聊聊陈垣和西南联大的南渡北归。中级Ber说不定会考你“The Spirit of the Chinese People”的中文名是啥,如果你望文生义回答作《中国人的精神》就落入了圈套,他将会语重心长地告诉你,辜鸿铭先生的自译其实是《春秋大义》。

   没错,在成为高级Ber之前,你只需多知道点儿八卦与掌故就够了。比如徐志摩与陆小曼的情史,比如郁达夫到底得过几次梅毒,又比如梁实秋在哪家馆子吃的西湖醋鱼。如果你会用对岸的注音输入法打“正体字”,书架上还恰好摆了套《共和国教科书》或《开明国语课本》,就离高级Ber更进了一步。

   高等民国Ber,是要谈“那个时代”的整体风范和集体人格的。知识分子的情怀、民主共和的精神、宪政法治的理念、公民教育的滥觞??等等等等。唯有这样,才可以从对现实的不满与失落中抽离出来。这就像有病要嗑药,稍微磕两粒可以身心康泰,磕得多了,就成为痛心疾首的精神自虐。

   绝大部分民国Ber 其实都活得身心滋润,因为他们沉湎于并只沉湎于扮演精神遗民,且服药剂量恰到好处。都说现世艰难,但只需和这个时代划清界限便可独善其身。

   就像《东邪西毒》里欧阳峰的独白:“当你不能够再拥有,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令自己不要忘记。”既然灵魂早已破产,那就牢牢“记住”吧,好像你真的拥有过一样。

节选自《话说“民国范”》
花总丢了金箍棒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