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友网

毕友网 > 分享 > 推荐 > 【毕友推荐】第65期魏瑜 推荐《现场实录“分享拆书帮”》

魏瑜 推荐《现场实录“分享拆书帮”》

2013-08-06 10:43:06毕友网 28427

/UploadFile/20138/20138610430931.gif(魏瑜 四川大学2012级MBA)

  【推荐语】:本文是银联培训中心主任、中欧EMBA校友付伟先生记录的畅销书籍《这样读书就够了》的作者赵周老师在中欧校友读书会分享拆书帮的现场实录,简明生动地阐述了拆书帮的理念和方法——“将知识拆成自己的能力”和“拆书帮便签读书法”,在此也将这本书推荐给需要的朋友,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现场实录——赵老师在中欧校友读书会分享拆书帮
文/付伟


  上周从北京回上海的高铁上写了几篇关于微信群管理的文章,里面提到了“中欧校友读书群”的群规,实在很巧,没过几天有位校友邀请让我担任这个读书群的轮职群主(为期两个星期),他说主要工作就是多看看群里的内容,把已经约定的分享活动做一下安排,于是糊里糊涂就答应了。

  这个读书群还是挺有名气的,当初我向发起人@潘乐群 申请加入,也是等了好久,有人退出才得以群入。最近听说候补的人已经超过200,这些人组成了一个二群,也开始组织线上的读书分享活动。周日的晚上,我请赵周老师在群里做了一个分享,以下是微信群里交流的实录。

【现场实录】

付伟:各位中欧读书群的朋友,大家好!今天晚上我们请到了《就这样读书就够了》这本畅销书的作者赵周老师来分享关于拆书帮的话题。赵周老师的《这样读书就够 了——拆书帮职场能力提升课》是2013年1月份上市的,很快微博上就引起了不少学习爱好者的关注,我们银联培训中心在3月12日邀请了赵周老师来做了“知识管理拆书帮”的活动,那次效果非常好,加了很多凳子才坐下。这次活动也给我们关于个人阅读、企业读书会等方面的一些启发。

  今天的交流探讨会涉及三个方面:1、个人的阅读(与致用相关的阅读。拆书帮不谈与兴趣相关的阅读。)2、成人的学习。3、组织的学习。相信各位校友都有一些 和自己阅读、学习还有组织学习的一些想法、心得、疑问,今晚我们就和赵周老师一起交流,有提问和想法,随时沟通。下面有请今晚的美女主持——佳佳。

主持人:我手里拿着一本您的《这样读书就够了》,封面上写着“献给所有买了书读不完而心怀愧疚的人”,想问问您,您买的书是不是都没读完?

赵周:我买的书里面,跟兴趣相关的书基本都读完了,就是说,肯定相当多都没有读完。因为我们阅读的书有很多不是为了兴趣,也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解决特定问题。我觉着爱书人都有这个特点:买了书看不完,会惦记,会愧疚。这其实很有意思:我们在饭店吃饭,有些菜没吃完,我们不会一直惦记着,更不会心怀愧疚。

  我后来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是否读完了,甚至是否读懂了,是否记住了,都不是重要的问题。起码对成人学习是这样。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很多人读过,如 果您手边刚好有一本,不妨拿过来翻看。只看书前的推荐序就好了。推荐序二是张瑞敏先生写的,只写了两页篇幅,他说德鲁克的一句话让他想了很久,想通了之后 归纳出“海尔日清工作法”。张瑞敏读完这本书没有?我们不知道。只知道他用上了。哪怕他就读了几页,读出一个“日清工作法”,就值回书价了。

  同一本书,紧接着的是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包政教授的推荐序,洋洋洒洒12页中,教授强调了这本名著的深远影响,梳理了整本书的脉络逻辑,并对8章内容逐章进行扼要介绍。包政教授肯定读完了这本书。不过,他的学习思路和张瑞敏的学习思路恰成对比。

  我觉得我们要提倡张瑞敏先生这种学习思路。不妨换个问题,有比“是否读完、读懂、记住”更重要的问题。我们不需要对书负责,我们需要书对我们负责。

主持人:你能不能用精简的语言解释“拆书帮”是什么?

赵周:拆书帮是关于成人学习的方法论,提倡通过学习改变行为,践行 “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如果能再加两句话,我想再分别说一些拆书帮对于个人和组织分别是什么:

  对于希望提升工作能力的个人,拆书帮告诉你怎样阅读一本致用类图书就够了——不必读完、不必记住,甚至不必追求都看懂,能够把一本书中一两处拆为己用,就足 够好。提供一种工具“拆书帮便签读书法”。对于组织,拆书帮不仅提升员工的快速学习能力,而且提供一种超越读书会的学习方法,一种可以在企业内部持续进行 的工具——“拆书帮现场学习”。

主持人:很多管理者都发现,不少员工不爱读书,不爱学习,这个问题您怎么看?

赵周:确实现在年轻人越来越不爱读书,对此我的看法是:管理者不需要关心员工是否爱读书的问题。管理者只需要关心员工读书的问题。

  不少员工还不爱上班呢,但照样每天早上爬起来上班、努力工作。为什么?工作的动机不必是爱,只要能得到值得的回报,人们就会做。对职场人而言,读书和学习也当如此看。兴趣是他自己的事情,但是要通过读书和学习来提升能力,这才是管理者关心和要求的事情。

  所以,不妨换个问题,有比“让员工爱读书”更重要的问题:怎样让员工掌握通过读书获得回报,通过学习获得收益的能力。我管它叫“把知识转化为自己能力的能力”。拆书帮期望帮助职场人提升这种能力。

孙同学:相信很多人不读书,是因为没有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赵周:我觉得解决员工读书和学习的问题,最好不要从兴趣着手。从实用着手比较容易起到效果。培养员工掌握通过读书获得回报,通过学习获得收益的能力。有回报,就有动力了。

白同学:把读兴趣爱好类的书交给读者本身,而把读组织希望员工领悟的知识、掌握的能力通过拆书帮的方法传递给员工,我是这么理解的。

赵周:你说的是。我认为成人阅读应该分两类:一类是出于兴趣,喜欢读书。一类是出于致用,为了解决问题或者完善自己或者提升能力。显然,管理者应该关心的是后者。拆书帮主要是关于致用类学习的。虽然我个人倡导兴趣阅读不可偏废。

王同学:不花时间细读怎么能找到实用的地方呢?

赵周:一个女孩子不需要遍历和细品身边的每个男生,才能找到对自己最实用的那个做终身伴侣。读书也是如此,不需要“花时间细读”每一段、每一页,也能找到对自己使用的地方——起码,读致用类的书是如此。

孙同学:因为没有读过您的书,所以想了解一下把“书中一两处拆为己用”的方法。

赵周:对个人阅读和学习,最常见的问题是,关注是否读懂、是否记住、是否读完。但真读到好的、有用的内容,却只是划划线、摘抄一下笔记,或者上微博发一下。然后呢?就没有然后了。
拆书帮借鉴美国教育学家马尔科姆?诺尔斯(Malcolm Knowles)创立的成人教育学andragogy的理念,形式化为简便的工具,叫做“便签读书法”。用随处可得的便签条,提醒自己加个“然后”——“然后,拆为己用”。

主持人:拆书帮说“不必读完全书,更不必担心记不住,能用上一点就值回百倍书价”。对后一句话,我想大家都认同。但是,很多人可能有疑问,作者写书是一个系统,不读完全书,可能会漏掉很多好知识。您怎么看?

赵周:没错,作者写书通常是一个系统。精心搭建的系统,里面有很多好的知识……可以学的知识。但其实,中国铁路网也是一个系统。但除非你是要写论文研究铁路现状,否则,你不必了解这个系统,只要知道怎么买从上海到青海的高铁票,解决自己的出行问题,就足够好了。

  任何一本优秀图书中都有很多好的知识,我们可以学的知识。但是,对于致用类学习,我只需要把那些对我现在有用的找出来,拆为己用。够了。

程同学:具体如何拆?

赵周:具体如何拆,两个层面:一个是自己当自己的拆书家,一个是自己当一群人的拆书家。自己当自己的拆书家,具体工具是“拆书帮便签读书法”。读到心有所动 的地方,不要轻忽放过,也不要划线或摘抄,而要撕几张便签条(报事贴):第一张叫I便签,尝试用自己的语言重述读到的内容;第二张叫A1便签,尝试回顾和 联结自己的相关经验;第三张叫A2便签,尝试规划自己具体的应用。

主持人:“便签读书法”听起来听有意思的,能否详细介绍一下?

赵周:用图解释会清晰一点: 

  其实,如果是在现场,我可以带着大家体验一把拆书帮便签读书法。有没有体验,差别还是满大的。大家有兴趣可以回去自己试试^_^

  限于在线交流的特点,只能把便签读书法解释为这样了,希望大家下去拆为己用。哦,A2便签(以后我怎么应用)要从书中取出来,贴在浴室镜子或者冰箱门上的。

宝同学:如何快速判断一本书是否有可读的价值?

赵周:任何一本书都有可读的价值。垃圾书也可以读来消闲,或者用于批判。所以,建议不问“这本书有没有可读的价值”,这是以知识为核心的思路。而是问“我现在的问题和需求,哪些书能帮到我?”

主持人:这个理念非常有趣,也似乎很有效。你是怎么想到“拆书帮”的?

赵周:最早想到拆书帮的思路,是有一次给美的上管理沟通课,课程挺成功的,我却突然怀疑自己的价值:大家自己看三天关于管理和沟通的书不行吗,为什么要听我讲三天课?

  对企业学习的大部分主题,都可以找到优秀的图书,通常是世界级的作者写的,30块钱一本。也可以找到很多的培训课程,几万块钱一天。中间的差别是什么?

  企业不是为成本付费,而是为效果付费。就是说,对大部分学习者而言,同一主题——甚至相同核心内容的学习,自己看书就是不如参加(精心设计的)现场培训有效。所以企业都选择采购培训、现场学习。但是,为什么同样内容的学习,自己读书和参加培训会有这样效果的差别。显然差别不在知识上,因为核心内容甚至是一 致的。

  从成人教育学的进展和ASTD(美国培训与发展协会)的研究看,主要差别是在现场学习提供了很多有效促进“把知识拆为能力”的环节。

  所以我提出拆书帮的思路是:既然这样,那么我们就可以把现场培训有效的部分分解一下:由一本切题的优秀图书来提供核心内容,由一位主持人(拆书家)来提供有效促进“把知识拆为能力”的环节。

  所以,对于企业,拆书帮不仅提升员工的快速学习能力,而且提供一种超越读书会的学习方法,一种可以在企业内部持续进行的工具,叫做“拆书帮现场学习”。比如 说,有一位采购经理读了一本《谈判力》,觉着很不错,他可以组织一次拆书帮现场学习,拉二三十人来参加。这些人不需要读过这本书,只要对谈判这个主题有兴 趣,就可以来参与。这位采购经理的角色就是“拆书家”。我们把拆书家要做的事情都标准化了,他只要按部就班的完成,就能达成一场效果“足够好”的现场学 习。

  “足够好”的意思是,不需要要求拆书家的讲解像培训师那么精彩,只要在他的促动下,参与学习的人能够现场阅读知识片段,能够联系自己 的经验,能够参与现场的演练,能够加工自己的案例,能够规划自己的应用……就足够好。拆书家起到主持和促进的动作,把大部分时间留给现场学习者。

青同学:请问赵老师,培养员工通过读书获得能力的增长,如何激励呢?学习能力很难量化啊?

赵周:学习能力难量化但可衡量。参加一次拆书帮现场,你就能看到,有些人能很快根据拆书家的提示来联系自己的经验、结合片段知识反思,并加工出自己的案例。有些人就比较慢,拆书家问“你自己的管理工作中有遇到德鲁克说的这三类问题吗”,他怎么都想不出来。

  在克里斯坦森《创新者的解答》中,他建议管理者按照下属的学习能力,具体来说就是从经验进行反思的能力,来提拔和分配任务。而不是按照所谓胜任力。因为胜任力衡量过往和现在,而对经验进行反思的能力意味着未来。

青同学:是的啊,反思能力比胜任力更重要,是持续学习能力的表现,对企业发展很重要。关键就是不断培养和提升这种能力。

王同学:能力最终是从做当中获得的。

赵周:同意“能力最终是从做当中获得的”,这基本是学习和培训界的共识。由此,由此,我们要尽量设计在现场学习的时候,就让学习者能应用和操作和演练,在现场就第一次从做中把知识转化能力。这是给拆书家的重要要求。

王同学:反思能力怎样提高——想不出来怎么办?

赵周:“反思能力怎样提高?”——联系自己的经验、加工自己的案例、规划自己的应用……这都是能力啊,学习能力,把知识转化为自己能力的能力。既然是能力,那么,“下水就沉怎么办?“——在专家指导下锻炼游泳技能啊。

  拿开头举的张瑞敏先生的例子。他怎么能从德鲁克的书中联系海尔的实际,并进行反思,加工出了自己的应用,叫做”日清工作法“?自己有意识使用便签读书法,要求自己读到心有所动的地方,必须联想到自己的经验,规划自己的应用,否则宁可停下来。这就是锻炼”把知识拆解为能力的能力“的锻炼方法之一。开头会慢,会 难,不过,所有技能的开发都是这样的么。

  还有,当企业提供持续的拆书帮现场学习的场合,那么员工每次参与,都被拆书家要求“能否举出一个你自己的实际例子?”,“能在这个我们自己企业的案例中应用刚才的销售理念吗”……每次都是锻炼自己“把知识拆解为能力的能力”。

孙同学:请问赵老师,您认为拆书帮现场学习与读书会的差别主要在哪里?是在拆书家吗?

赵周:第一,你能说出一个读书会应该是怎样的吗?很难,因为“读书会”是一个很笼统的概念。一群人坐在一起,说关于一本书的话,就是读书会了——没有固定的模式,没有通用的流程。而拆书帮是有较为程式化的流程的。

  第二,无论做法如何,参加读书会对“生存余力”要求较高。读书会通常有个默认的要求,就是参与者最好读过这本书。拆书帮无此要求。我们更在乎的是:无论有没有读过,来参加一样有收获。

  第三,读书会有时候以书为核心,大家都是“拜读”;有时候以某一两个人为核心,其余都是看客。拆书帮是以你为核心。

  第四,参加读书会的收获不确定。有时候你觉得满载而归,有时候觉得浪费时间,有时候觉得很开心但说不出到底对自己有什么帮助。拆书帮有明确的输出,那就是学习者的案例。

青同学:就是说,通过拆书家现场的引导,来启发学习者结合自我工作进行反思和总结。

赵周:没错。不需要学习者事先读过这本书。没有任何培训要求学习者参加前必须读过一本书。只要承诺你来参加能有收获就可以了。在拆书家的引导下,学习者现场读片段,现场联系自己的经验,现场参与案例演练,现场规划工作应用。

主持人:那怎么培养企业自己的拆书家?就能做到“一本书+一位拆书家”=“一场效果不错的碎片化培训”。

曹同学:这个问题好!

赵周:拆书帮打算推出拆书家训练,并提供拆书家俱乐部这样的公益组织让拆书家有机会锻炼。其实,《这样读书就够了》用了两章来讲拆书家怎么做,做什么。详细 剖析了一场拆书帮现场学习的流程。不少人自己看书都可以做到。我们有很多实践的案例了。可以搜索“拆书帮”微信平台,里面有很多拆书家的成长和实践的案例。

  我期望拆书帮能够把成人学习的理念、自我培训的方法、提升学习能力的工具带给最大量的职场人士,让更多人掌握“把知识拆解为自己能力的能力”。本帮宗旨如此,就意味着我们必须要大量的培养拆书家,并且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拆书家们组成社群。

黄同学:忍不住赞美一句,为了运用而读书远比为了知道而读书高!

赵周:谢谢黄同学,其实,如果大家都认同员工的学习能力很重要,那么,合理的推论就是:管理者需要成为学习促进者。拆书帮就是生产学习促进者的。

主持人:今天也要请大家给拆书帮这个新兴帮派给予一些帮助:是这样的,拆书帮提出的方法和工具(以学习者为核心的学习、拆为己用、便签读书法、拆书家培养、 拆书帮现场学习),从成人学习的理念和实践来看,都没有问题,很有效。那么,大家觉着刚刚赵老师说的,拆书帮在运营层面的思路(认证和传销拆书家)可行 吗?大家的意见,可能会给到赵周老师很多提醒和帮助。

赵周:感谢主持人提的问题。如果大家有指教,欢迎加我微信私聊。

黄同学:太经典了!我在曼哈顿,舍不得外出,听你的报告啊!《这样读书就够了》是已经出版的一本书吗?

青同学:对培养和认证拆书家很有兴趣。多谢赵老师,很有启发。谢谢付伟群主安排了这么实用的分享,感谢佳佳的主持!

程同学:多谢分享!很有帮助!

牛同学:多谢分享。用起来的话培训费节省大了!

赵周:拆书帮不期望也不可能替代企业培训,只是想在两方面为企业创造一点价值:第一,给企业的技能型学习提供读书会和培训之外的一种新选择。第二,提升职场工作者的学习能力,若员工参加任何培训、任何学习,都有拆为己用的意识和能力,那就最好。

赵周:今天非常感动,这个群不仅热情而且认真。谢谢各位!

 

  感谢本文推荐者:四川大学2012级MBA魏瑜,欢迎更多朋友推荐美文,小编代您与大家分享。

  毕友推荐——分享MBA推荐的文字。毕友推荐,旨在收集和整理MBA推荐的各类原创或转载的文章和资料,每日定期发布,分享给所有的朋友。通过每个人的推荐分享,实现大家单位阅读时间价值最大化。送人玫瑰,手留余香!请将您的推荐直接发至毕友征稿邮箱:2733119529@qq.com,或Q:2733119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