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友网

毕友网 > 分享 > 原创 > 【毕友原创】第84期岳飞职场鉴

岳飞职场鉴

2013-08-08 11:21:49徐林森 27631

   【编者按】岳飞,一个民族英雄,作为爱国典范和忠诚正义的化身名垂千古,而本文作者独出新意,从职场、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来品读岳飞,相信会带给大家不一样的感受及思考。

岳飞职场鉴

(本文作者系西南民族大学2011级MBA徐林森先生)

  为什么要从职场、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来品读岳飞呢?因为以现代眼光来看,岳飞的职业生涯集立志、奋斗、磨砺、成功、失落于一身,曲折坎坷、跌宕起伏、富有意味、值得借鉴!

  岳飞,苦孩子出身,家境寒微,也没啥背景,但其家人对岳飞的关爱和冀望却丝毫不少,甚至很比其他孩子更多。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岳飞已经是五郎,前面还有四个哥哥,都没成活,岳飞身上承受的可想而知。而且,从历史的纪录来看,岳飞的父母勤劳、善良,对岳飞“鞠育训导”,既有温暖的抚爱、又有严格的管教。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岳飞从小也都很懂事,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农活自然是少不了的。

   中国有句俗话叫三岁看老,撇看宿命成分不说,但幼儿时期的成长环境和人格、性格的初期培塑的重要,可见一斑。弗洛伊德学说也认为童年决定人的一生。从岳飞的童年经历看,关爱、冀望、训导和劳动是主题。所有这些,爱是根本。一个心中无爱的人即便可以有所成就,但绝对不会有发自内心的快乐。冀望,是责任、是寄托,一个懂得负责任又有目标的人,才有可能是一个成熟的人。训导,是教育、是约束,接受知识、技能又能够有毅力去管束自己,才会不断成长。劳动,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体现,也是前面几样的综合实践和检验,以现代的话讲就是业绩、绩效(performance)。

   有人会说,那家庭条件好的又怎样呢?家庭条件好,是件好事,意味着可以给孩子提供更好、更强、更高(家庭奥运)的平台。但是好事一定要用好,家庭条件好不意味着就要娇生惯养。反而,应该更加注意前面提到的关爱、冀望、训导和劳动,这样做了并坚持下去,很有可能还会多出一项——不骄不矜、平易近人出来。否则,家庭条件好却没有用好,甚至反为其害,岂不憾甚!

   回过头再说岳飞。佃农家庭出身的岳飞,体质应该是不错的,从小就参加劳动的他,也渐渐显露出他出众的膂力。岳飞非常喜欢武术,他的父亲岳和,也就在他十几岁的时候就送他到“乡豪”周同那里去学习射箭。后来岳飞据说练到能挽弓三百斤(宋朝一斤约合今1.2市斤,这个标准也是宋朝武士的最高标准),用腰部开弩八石(宋朝一石为92.5斤,约合今110市斤)。射箭能够左右开弓,百发百中。岳飞的外公姚大翁,对他这个少年外孙的勇力也十分赞赏,便又叫岳飞跟一个有名的枪手陈广去学习 “ 技击 ” ,这使得岳飞在使枪的技术上也成了 “ 一县无敌 ” 的人。这些过人的技艺,成为后来岳飞投军杀敌、步步高升的基础。
岳飞的这些经历表明:素质、兴趣、训练造就专长,而专长则是造就一个人的实力并进而安身立命的基础。

  除了作为武将必须的技击之外,岳飞还有一点较之同辈的“中兴四将”有出众之处,那就是文。宋代的农村,有所谓“冬学”,从十月到十二月,利用农闲,由穷书生教课。课本有《百家姓》、《干字文》、《杂字》之类,时称“村书”。农民们只要能积攒下一点钱,还是很乐意遣送子弟入冬学,读村书。著名诗人陆游的一首诗说: “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还从父老耕。 识字粗堪供赋役,不须辛苦慕公卿。”

   岳飞也可能因此在冬学里念过村书,穷困的岳家无力购置蜡烛之类,岳飞就在白天辛勤劳作之余,经常靠燃烧枯枝败叶发出的火光,看书识字,以至通宵不寐。他天资聪颖,记忆力强,又有持久不懈的顽强毅力,尽管可能在文化未得到如何深造,但后来当将帅时,终于可以“略知书传”,即懂一些儒家经典,能赋诗,填词,作文,写行书,其书法则学苏轼,“字尚苏体”。

   可惜,岳飞的文,对其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根本的影响,甚至必然地导致了岳飞的死,很有些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味道。 生不逢时啊,前未赶上百家争鸣、后未赶上五四运动,反而点儿背赶上灭绝人性的理学昌盛。没办法,每个人都不能超越时代的宿命,岳飞不行,后面的巨牛之人毛泽东也不行。

   不管岳飞如何文武双全,刚开始的时候,他都不能改变、脱离他所处的环境。跟其他佃农家的子弟一样,他首先面临的问题也是如何谋生、承担家的责任。岳飞在十五岁的时候就由家人做主跟一位刘姓女子结了婚。婚后不久,为了生计,不到二十岁的岳飞就带着妻子到当地大户韩家的昼锦堂去做庄客。庄客的生活艰苦、收入微薄、地位低下,岳飞在韩家的这段经历,语焉不详,但应该对其成长和以后的人生道路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韩家,岳飞的文武底子使得他头一次扬名。当昼锦堂受到以张超为首的盗匪攻击的时候,是岳飞张弓搭箭贯穿张超的咽喉,击退了盗匪。这次经历可能让韩家记住了岳飞,但并没有实质性地改变、改善、提高他的生活和地位。邓广铭认为:保卫韩家宅院的这一职责,使得岳飞能够经常和韩家的子弟相接触。而在长年累月的经常接触过程当中,岳飞一方面从他们口中时常听到一些国政和时事的谈话,另一方面也能随时把自己的文化知识加以提高。

   但是,还有关系最为重大的一个方面却是,严重的封建道德观念和伦理规范,也在这时大量而且深深地灌输到岳飞的脑海当中,使他此后在考虑和处理任何问题时,决不再从一个农民立场出发了。

   经常与这些官僚豪绅子弟的接触,也产生了一些副作用,岳飞在这期间还染上了嗜酒的恶习。韩家经历的另一个副作用是给他的婚姻破裂埋下伏笔。后来,他的首任妻子刘氏在岳飞前线杀敌的时候,跟韩家子弟私奔。

   二十岁那年,岳飞不知什么原因(大胆猜想是跟他的妻子有这方面的苗头有关),突然决定不再做韩家的庄客,到相州某个市镇作了一名游徼,即逐盗捕贼的弓手。这个差事岳飞也没有做多长时间,酗酒误事儿可能是原因。

   在富贵人家的经历,熏陶渐染的岳飞已经对出离了农民的思维,决定改变自己的命运。他没有再回乡务农,也没有去做盗贼或者造反,他选择的是投军,一生从此改变。

   岳飞在韩家作庄客的经历,一直到选择去投军。说明眼界拓展在一个人成长中的重要作用。每一个年轻人最好都主动选择离乡背井一把,拓展视野。

  岳飞投军、从军的经历还是很有些曲折的。他先是应募河北真定知州刘韐治下的“敢战士”,近似于预备役、民兵或者联防队员,目的只是“备胡”。因为岳飞的武艺根底,被任命为小队长。因为只是备胡而非上前线,岳飞干的第一件事还是捕杀“攻剽县镇”的“剧贼”陶俊、贾进所部。 岳飞先派三十人装扮成商旅,听任陶俊、贾进俘掠,收归部伍。他又命令一百人埋伏在山下,自己带几十骑前往挑战,佯败而逃。陶俊和贾进率众追击时,山下伏兵一齐出击,三十名伪装的商人也充当内应,俘掳了陶俊和贾进,其余党全部溃散。这件事情虽然跟岳飞后来的功绩无法相提并论,但他的智勇双全,已经初露端倪。

   因为岳飞的父亲岳和病故返乡奔丧以及朝廷财政拮据而裁撤了敢战士的编制,岳飞的第一次从军结束。守孝期满后,为了生计,岳飞又去做了“游徼”,更像联防队员了。困顿自然寡欢,岳飞借酒浇愁,养成了酗酒的毛病甚至酒后滋事,被岳母结结实实训诫了一把后,表示痛改前非,再次投军。

   招募军士,宋时称为“招刺”,身高、体重、跑跳、骑射、目力等测试合格后,在军士脸部、手臂、手背等处,标明军队番号和军人身份,乃是唐末和五代的藩镇遗制,目的在于防止军士逃亡,逃亡后便于追捕。岳飞这次加入的是正规军,被分拨到河东路平定军(治平定,今山西平定县),入伍后不久就升为偏校。因为民间传说和日渐浓厚的儒家影响,关羽和张飞成为岳飞十分崇拜的英雄偶像。岳飞当上偏校之后,更向往着做一个文武全才,能与关、张齐名的大将。他操演武艺,训练军土,也努力学习文化,为尔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岳飞刚开始投军的几年,应该说表现平平,而且当时的整体态势是兵败如山倒,岳飞裹挟其中,职微言轻,也不可能有啥建树。兵败后,岳飞带着妻子刘氏、长子岳云和刚出生的幼子岳雷返乡,颠沛流离的途中岳飞看到山河破碎、人民涂炭,故乡汤阴也曾被岳飞后来的对手兀术(宗弼)攻陷、占领过。见到母亲、安顿好家庭,岳飞再次投军。这次应该就不仅仅是为了生计而是更多地出自抗击侵略的国家大义了。岳母刺字的故事也是这个时候发生的,尽管可能并非岳母亲手所刺,但深明大义的岳母参与其中(比如找专业人员给刺)想来是不差的。“尽忠报国”这四个字带着岳母的嘱托和儒家文化的熏陶,不仅刺在岳飞的背上,更刺在他的脑子当中,成为影响他一生的主导,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啊!!!

感想:

   有句话叫“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一直不很以为然。死的光荣也许可能,但生的伟大,如何解释?流传的有一样传统,就是把一些所谓的人物神圣化,尤其出生的时候,异象发生,什么香气满屋、红光遍地,诸如此类的,人造出生的伟大的假象。说白了,就是命定思想、宿命论的具体体现。实际上,一个生命的形成是偶然的,更多的意义在于十月怀胎的孕育、希望的寄托、爱的承载等,不是在于社会和未知的未来。

   岳飞的经历表明,家庭的关爱、文化的教育、社会的历练才是个人成长的关键,而志向和信念的形成是程长过程中的关键,不是天生而是逐渐形成。尽忠报国就是岳飞的志向和信念,关羽、张飞是他的偶像。“早立志、立大志”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当你知道要去哪儿的时候,你才能知道距离还有多远。

   现在人们喜欢谈论所谓的普世价值。古今中外,抗击侵略、保家卫国就始终是普世认同的价值,是大义。岳飞的志向在经过渐进的选择之后,就在这一个大义上坚定下来,也才有了以后的大举。环境造人、时势造英雄,说明了所处时代、环境的重要作用,但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没有自身的实力、努力和争取,也不能因时乘势有所作为。

  岳飞这次投的是相州刘浩,倚靠深厚的武艺、战火的洗礼和尽忠报国的赤诚,岳飞受到期重,收服吉青(此人名字出现在刘兰芳的评书中)为首的一伙盗匪后,岳飞升为承信郎。后来,岳飞先后在北京大名府、河南滑州、开德府、山东曹州等地转战,因战功屡获升迁。虽然家庭遭遇不幸,分居两地妻子刘氏抛家弃子两度改嫁,但如火如荼的战事,使得岳飞无暇顾及太多,更多的主题就是战斗的青春。

   就在风华正茂的年轻岳飞斗志昂扬、一帆风顺的时候,一件有趣的事情发生了:职位低下的岳飞却大胆向高宗赵构上书言事。“他责备黄潜善、汪伯彦等人无意恢复故疆,迎还徽、钦二帝,却欲退避到长安(即京兆府,治长安、万年,今陕西西安市)、襄阳(即襄阳府,治襄阳,今湖北襄樊市)、扬州等地,‘在苟安之渐,无远大之略’。中原的百姓将会感到失望。即使将帅们拼死作战,也无成功的可能。岳飞请求皇帝改变主意,取消去三州‘巡幸’的沼令,车驾还东京,主持大计。乘着金军怠懈的机会,亲率大军,渡河北伐,则‘中原之地指期可复’。”

   结果呢?时年二十五岁的岳飞得到了“小臣越职,非所宜言”的批示。不仅被革掉官职,还被削除军籍,赶出兵营,“孤孑一身,狼狈羁旅”,一时连生计也无着落。

感想:

   社会上有很多讨论西方社会的民主、开放、法治的话题,可个人的经历来说,偏偏就是来自西方国家的同志特别向俺强调了两句话:一句是“老板永远是对的”,一句是“假如你不是上帝,就不要提建议”。这两句话,刚开始俺都不能接受;慢慢的,经的事情多了,也就品味出道理来。亲身经历的体会:外企绝非净土。从见闻来看,想来西方社会也不就是净土、乐土。只是相对而言,自我调节的机制更加完善些罢了。

   提建议的经历,俺初中时就有了。当时初二,班主任号召在周记里给她体育意见和建议。俺很真诚地提了,其中一条说不要千篇一律。好嘛,这下麻烦大了!在班会上公开质问:啥叫千篇一律?俺又是一脖子犟筋,之后就是冲突不断、势不两立,这一通斗智斗勇下来,害得俺差点连高中都没考上。

   联想到后来学历史、学法律,发现人微言轻却还乱说话是很可怕的,不起作用还是好的,弄个忤逆、违法出来,可能连小命都没了不说,甚至祸延九族。而为搞权重尤其等基坐殿之后,那就成了金口玉言、朕即是法了。等到民国出来之后,先违宪再修宪的事情也是层出不穷。职位低了,敢吗?成吗?
所以说,如果你不是上帝,就不要提建议;尤其不要提跟老板意见相悖的建议。

  感谢本文原创作者:西南民大2011级MBA徐林森先生。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欢迎更多朋友一起来分享。

  毕友原创——分享毕友的思想和文字。也许我们不是“大家”,没有优美的文笔,没有太深刻的观点,但我们因校友而显亲切,因毕友相互了解,我们的目的是集“小家”之言,鼓励大家互动讨论,汇聚友情和智慧,启发思考,助力成长。欢迎有原创文章的朋友积极参与!投稿请将您的文章直接发至毕友征稿邮箱:2733119529@qq.com,或Q:2733119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