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从野蛮生长到参天大树
【毕友导读】在2014年12月12日举办的互联网金融西部巡回论坛(西南财大站)中,四川大学金融与法律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银行法律专家、毕友导师周跃立受邀出席并作“从野蛮生长到参天大树——互联网金融趋势判断与选择”的主题演讲,本文是其精彩观点摘录。
嘉宾简介:周跃立,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法律专家、四川大学金融与法律研究所所长、四川法银律师事务所主任。曾参与《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的起草立法工作,深谙金融与法律的精髓。在全国各地举办金融讲座数百场,不照本宣科,风格诙谐幽默。著有《银行疑难法律问题分析与研究》、《反败为胜与前车之鉴》、《金融“疑难杂症”诊断》、《金融与法律》等专业书籍和杂志。
2014年的春天,我们相聚在西南交大美丽的镜湖湖畔,畅谈互联网金融的春天。今天,我们又相聚在中国金融界的黄埔军校——西南财大的美丽校园里,此时此刻窗外是寒风阵阵,而我们的互联网金融,似乎也进入了冬天。
当前我们所面临的经济金融形势,可谓是冰火两重天。一方面是股市的如火如荼,可谓是"飞虹直上三千点,疑是彩虹落九天",短短几天就上上下下,让所有人都疯狂了;另一方面,则是经济下行,企业关门,老板跑路,尤其是与互联网金融和民间金融密切相关的担保公司,P2P等行业,更是哀鸿遍野,一地鸡毛。
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在座的每一个人都会从心里发出这样的疑问,互联网金融到底何去何从?这个行业还有前景吗?还有春天吗?今后的路,到底该怎么走下去?我今天演讲的核心词是“趋势”,这也是我们当下需要重点把握的,要找到行业的内在逻辑,顺利度过寒冬。
作为资深金融老江湖,个人对最近股市的判断是:这次股市的火爆是政府官方精心策划的一步棋,即以启动股市为龙头,来拉动当前低靡的经济,具体便是宽松的货币政策加上强烈的政策暗示。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专门谈到要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另外,在今年11月19号的国务院常务工作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谈到缓解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上,专门谈到了两次互联网金融,尤其谈到了众筹,这些信号可以作为我们判断互联网金融趋势的参考。
股市和互联网金融对于国家都既有经济和政策的双重需要,区别在于,对股市的启动是当前的需要,是相对短期的,而对互联网金融的需要则是长期的、战略性的需要,由于我国原有金融体系的僵化,国家出台的政策很难真正到达和惠及中小企业,这就需要互联网金融来作为搅局者和颠覆者打通血脉,改变和颠覆原有的金融生态。另外,除了政策的需要外,互联网金融更有来自市场的需要,会比股市更有生命力。通过以上两个样本的对比,互联网金融的生命力无疑是强大的。
对趋势的准确把握关键是要掌握事物的内在规律。“互联网金融的春天一定会来”这个论断从何而来?就是因为无论从国家层面的需求还是市场层面的需求它都具备,而一旦有了这些需求便会有生长的土壤,这就是内在规律。
机会都是蕴藏在趋势中,就是要战略性、前瞻性的眼光,有了这个眼光就会看得更远,会比别人抓住更多的机会。回顾历史,从海尔到苏宁、从苏宁到阿里巴巴的兴衰史告诉我们,把握好趋势就会成功,这不是个人对个人的胜利,而是时代对时代的胜利,是历史的选择和必然。
在趋势面前如何把握?一要有眼光,二要有胆识。有眼光,就是要具备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趋势要把握好时机,太早进入可能会成为牺牲品,太晚进入又会失去机会,因此对趋势的判断时点非常重要,最好是在将起未起之时进入才是最好的时机,而互联网金融当前正是处在这个时点上。看准了机会还有有胆识,瞻前顾后是不行的。
因此,无论从趋势还是内在逻辑和规律上,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市场层面,个人都坚定地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前景一片光明,定会从野蛮生长过后成长成参天大树。当下正是最好的时机,乍暖还寒的冬日正是积蓄力量之时,最可怕的不是冬天,而是当春天来了,你却已不在了,要么已经死亡,要么转行了。
最后引用一句诗:“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熬过了冬天的互联网金融定会迎来一片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