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友导读】本文由西南财大经济学博士、四川大学2008级MBA吴立凡原创。对于互联网金融,有人叫好,也有人怀疑,本文即是作者在读了昨日另一位毕友的原创文章《互联网金融:一场与结果无关的战争》后,对原文观点有不同看法而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在此与毕友们一起探讨。
互联网金融:真实的变革
昨日读了毕友微信中一位毕友发表的原创文章《互联网金融:一场与结果无关的战争》。细细读来,让我联想起确有很多对余额宝也好,互联网金融也好持怀疑态度的人。虽然互联网金融在发展初期,问题很多,但这篇文章的主要观点显然是很待考量的,所以就文中几个主要观点做几点探讨。
1、余额宝仅仅是套利工具和渠道而没有触及金融的实质吗?
很难用几句话概括金融的实质,但可从金融的基本功能来探究。金融的基本功能包括清算和结算、聚集和分配资源(融资)、风险管理这几个大方面。余额宝通过互联网聚集资金,然后通过天弘基金投资货币市场,而货币市场是重要的金融市场。货币市场为金融机构提供了短期资金需求和流动性,也提高了金融机构的利润水平。更为重要的是,货币市场是央行货币政策的传导通道,央行通过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操作等方法影响利率,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实现对市场的宏观调控,这个过程中,货币市场发挥了基础性作用,而货币市场基金则是这个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正因为如此,货币市场基金才显得风险低,收益也较低。余额宝通过天弘基金投资货币市场,近期更是控股天弘基金,毫无疑问涉及了金融的实质。文中所说“连金融都不是,谈何互联网金融”无疑是错误的。
2、套利和投机不是一种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文中认为,余额宝仅仅是一个“大市场的套利工具”,有“套利周期”,“打着互联网旗号干套利的事情”,因为“有周期”,“没有带来更便利的消费模式”,所以这一模式是不可持续的,不是长期生意。
先不论认为余额宝是套利工具这一观点是否正确,即便是,那套利和投机就有问题并且不是一种商业模式吗?
又回到金融的“实质”上。金融的实质之一便是为风险定价,市场经济中的定价过程就是一个价格发现过程,一个有效市场中的价格反映了市场各方的信息以及资源的稀缺性,套利或投机是则是这个价格发现过程中的重要手段。金融机构所做的外汇套期保值、期货交易、高频交易等等,都是套利和投机,正是因为有套利和投机者,市场才能持久而健康的存在。套利者抹平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投机者承担了高风险从而满足了风险规避者的需求。套利和投机这门生意既有实实在在的价值,也事实上持久地存在于市场之中。对套利和投机的反感,乃是50年前极左思想的产物。如果余额宝干套利的事,只要它干得好,当然有持久的价值,进而也是可持续的商业模式。至于套利周期受游戏规则影响极大的说法,更不能成为判断余额宝价值的理由。任何一个受监管的市场都会受游戏规则的影响,证券市场不是如此吗?文中把paypal货币市场基金关闭作为余额宝的前车之鉴,却没有看到,paypal只是由于美联储的零利率政策严重影响了收益而关闭,这是因为市场环境变化,并非这种金融创新的失败。较高利率这个状态不会像蒸汽机一样被埋进历史,它还会再回来。当美联储利率上升,其货币市场基金有收益时,paypal货币市场基金或其他类似产品又会继续出现。
3、套利工具架构成本和长期资本退出成本导致余额宝不能长久?
对于传统的金融机构来说,要吸纳相当于余额宝这样巨量的资金,的确需要大量的成本去培训销售人员,建立网点,但是余额宝是互联网渠道的产品,其成本逻辑与传统渠道是两个概念。支付宝现成的沉淀资金、淘宝的海量用户、病毒营销的口口相传、手机银行的方便快捷,已让渠道成本低到了难以想象的程度。并且一切都是在阿里系规模效应早已呈现的情形下,边际成本已降到接近于零,甚或已呈现网络经济的边际收益递增情景。
套利工具架构成本是不存在的,因为天弘基金具备相关资质。长期资本的退出成本文中没有具体说明,但可能是指长期资本在面临市场变化时的兑付风险和退出过程中的机会成本。首先需要注意的是余额宝天生不是针对长期资本的,虽然长期资本控制风险、保持稳健的要求与货币市场基金特征相符,但余额宝的本质仍然是通过互联网汇聚大量的支付宝沉淀资金。长期资本或许某些时候也会参与进来,但显然是由于被同样风险下的相对高收益而吸引,长期资本管理者自身会评估其兑付风险,事实上投资其他资金同样需要做这些功课。
余额宝最大的风险不是货币基金本身的风险,而是互联网时代的资金挤兑风险。任何一个大众型的金融产品都会遇到挤兑的风险。毫无疑问,在互联网时代风险会被成倍放大,互联网基因的余额宝比一般的货币基金面临更大的群体恐慌概率。由于余额宝的门槛低,越普惠其资金安全问题越重要。所以并不是长期资本退出成本高导致余额宝不能长久,而是余额宝应在大数据帮助下建立更加稳健的兑付机制和风险控制机制。对于管理层来说其实也已经有所考虑,把余额宝纳入一般性存款管理几个月来都在探讨。
总的来说,余额宝是以支付宝巨量的沉淀资金为基础,在互联网思维的营销运作下,大大提升了此类金融产品的体验,给予了广大屌丝低门槛投资货币市场基金的机会,推动了金融的普惠化。这其实也显然带来了更便利的消费模式。互联网技术在解决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福利耗损,通过大数据描述人的行为进而为风险定价等金融的核心功能上,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官方的态度来说,国务院在2013年上半年即开展了由央行牵头,多部委参与的课题调研,今年更是将互联网金融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可以说,互联网金融在具有前瞻性眼光的学者、企业家、决策者那里都不是“一个概念”、“镜中花”,而是一个正在发生的变革。
如果依我的意见,我会更进一步:互联网金融不但是一个真实的变革,而且是一个具有一定程度中国特色的经济创新,这和中国特殊的国情、社会和政治发展状况相关。互联网金融使中国的市场经济参与者在创新一种商业模式上与最发达的国家并驾齐驱,并可能施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