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团队要注意互补性和冲突
尽管核心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的作用很突出,媒体报道也经常突出个人作用,但团队创业还是比较普遍的。创业是在资源高度约束下对机会的追寻与开发,组建创业团队本身就是资源整合的过程。因此,创业团队组建及其动态演化是创业研究关注的重要课题,《管理学家》杂志推出“中国企业创始人分手调查”项目很有意义。
创业团队在组建时一般要考虑两个基本问题:互补性和冲突。关于互补性,一个基本的原则是在理念、价值观等方面要高度相似,即所谓的志同道合,这一点“万通六君子”做得不错,这也是该团队能够维持的重要原因。在突出志同道合的基础上还要考虑在技能、经历、经验等方面要体现互补,要有差异性,这样才有助于创新,才能做到资源整合。从案例信息看,“万通六君子”在这方面似乎体现得不够好,更多的还是相似性。这也是团队在运行中尽管总能够克制情感性的冲突(论人不论事的冲突),但并不意味着情感性冲突不存在,怨言和投票表决等就已经说明这一点。从案例信息看,“万通六君子”似乎缺乏富有建设性的认知性冲突(简单地说是论事不论人的冲突),这显然与创业团队组建更多地突出了相似性有关。
当然,上述问题的存在也是客观的,甚至带有必然性。因为创业具有显著的不确定性,需要承担风险,团队组建偏重相似性也是正常的。这就需要在运行中予以弥补,即对创业团队进行合理的调整,这是很难的工作,而在实践中则需要创业者特别注意。美国企业家老洛克菲勒有句名言:“建立在商业基础上的友谊永远比建立在友谊基础上的商业更重要。”由于我国的传统文化的影响,我们更多的是注意友谊,万通采取“梁山泊模式”的“座有序,利无别”就很典型。在创业阶段,因为不确定性等因素,创业团队往往习惯于用道义凝聚成员,但这缺乏持续性,也不稳定,最后还是需要依靠商业规则和制度的力量来妥善地解决。
团队是当今时代倍受推崇的名词。与群体相比,优秀的团队其成员是互补的,缺了谁都不行,因此更具有战斗力;一般的群体,其成员往往是互替的,离开谁也都无伤大局。但团队毕竟不能等同于组织,企业和事业的发展归根结底还要靠组织的力量,需要培育出组织能力。也就是说创业者要把创业团队引导发展成组织,在组织的框架中仍然可以允许甚至有必要发挥团队的力量。为此需要构建必要的管理机制,尽管可以不太成熟和规范。对此,万通的创业者们似乎做得并不够。
对万通六君子分手的方式而言,“江湖方式进入,商人方式退出”是非常好的概括,但其中江湖方式是如何向商人方式转化的,估计绝不会仅仅因为关键人物张欣的加入和听几次理论讲解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