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友一言:
谁把幻光看作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
一、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成为网络强国战略的关键支撑
在电信普遍服务试点等项目的支持下,加强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宽带网络覆盖水平,将让广大农民分享宽带红利。光网城市建设受到重视。随着宽带中国战略的推进,“光进铜退”成为地方光网城市的重要手段。光网城市的建设将大幅度提高城市的服务能力,一系列试点城市将会陆续出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4G网络覆盖进一步扩大,5G研发试验和商用进一步推进,5G频谱规划工作取得进展,5G产业链企业的研发、运营能力进一步提升,下一代互联网商用部署加快实施。物联网成为5G主要应用场景之一,将大大拓展物联网的应用,促进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深度融合,开始进入企业为主体的应用时代。技术先进、高速畅通、安全可靠、覆盖城乡、服务便捷的宽带网络基础设施体系进一步完善。
二、互联网技术成为创新发展的强劲动力
一是数字化、智能化服务技术蓬勃发展。人工智能将在未来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使一些长期以来需要人力劳动的任务实现自动化,变革现有的经济体系。2017年,包括第5代移动通信网络、物联网、云计算、信息安全等面向消费者和企业服务的数字化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展,并且与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大数据、嵌入式系统等技术深入融合,赋予物理设备(机器人、汽车、飞行器、消费电子产品)以及应用和服务类产品的智能功能,从而产生新一类的智能应用和物件,以及可广泛应用的嵌入式智能。
二是增强信用与安全的技术将进一步丰富。如区块链等在不可信环境中增加信任的技术将进一步丰富,应用范围与应用场景都将进一步扩大,涵盖被动式数据记录到动态预置行为等领域。该类技术将提升重要数据和事件不可更改的记录,例如货币交易、财产登记或其他有价资产等。此外,自适应安全架构技术将进一步加强,包括持续分析用户和实体行为等领域。
三是企业信息化与云端迁移技术将释放更大影响力。促进企业信息化与云端迁移的技术将进一步提升,云平台的优势将获得企业界更广泛的关注,进而加速应用和服务的开发和部署,减少业务缺陷和资源浪费。云交付模式的最大优势在于它们能够为企业提供最出色基础设施环境,推动企业开展自己的技术创新和数字化转型。
四是物理和数字世界互动技术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交互类技术进一步发展,在更大范围内推动沉浸式消费、商业内容和应用程序的格局巨变。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功能将进一步与数字网络融合,相关设备的成本进一步降低,技术生态更加完善,应用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互动技术将与移动网络、可穿戴设备和物联网一起实现大范围的应用服务协同,构建跨越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之间的信息流。
五是制造技术与信息网络技术融合塑造新的生产模式。提升速度和效率的支持类信息网络技术将进一步发展,尤其在制造业领域。以物联网、工业数据分析、人机协作为代表的支持类技术将获得更深应用,进而塑造新的生产模式,如通过改变机器、人员和业务流程之间的信息流,来提高工厂之间的连接灵活性。工厂流程将更多的依赖数据搜集与分析,人机交互性能也将大幅提升,生产过程的敏捷性、智能性、灵活性将大大提高。
三、产业融合成为振兴实体经济的重要体现
2016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振兴实体经济。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将在培育壮大新动能、提振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智能制造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领域。《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指出,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是培育我国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必由之路,是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对于推动我国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我国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实现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制造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将更多的瞄准制造业发展重大需求,依托现有制造业的产业基础,从供给侧改革入手,集聚创新要素、激活创新元素、转化创新成果,为效率提升和价值创造带来新的机遇。互联网推进制造业向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网络化、柔性化制造模式和服务化转型,提升制造业企业价值链。数字化生产、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制造等“互联网+”协同制造新模式将取得明显进展,拓展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促进消费品行业产品创新和质量追溯保证,推动装备制造业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迈进,完善原材料制造业供应链管理。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进一步深化。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各环节和农村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农产品需求结构升级与有效供给不足的结构性矛盾将得到缓解,互联网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进一步融合,引领驱动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改造传统农业的基础设施、技术装备、经营模式、组织形态与产业生态。
四、应用与服务成为惠及民生的创新举措
一是国内分享经济领域将继续拓展,在营销策划、餐饮住宿、物流快递、交通出行、生活服务等领域进一步渗透。同时,教育和医疗可能成为分享经济发展的新领域,通过分享经济突破传统资源约束,开展供需对接,较低成本的解决就医难、教育不公平等问题。平台企业的数量将不断上升,有望形成一批初具规模、各具特色、有一定竞争力的代表性企业。同时,诸多领域的分享经济都处于探索阶段和发展初期,其服务和产品的安全性、质量保障体系、用户数据保护等方面将引起重视。
二是互联网与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深度融合将加快。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助于推动公共数据资源开放,促进公共服务创新供给和服务资源整合,构建面向公众的一体化在线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服务整体效能。政府信息公开方面,重点领域(如食品药品安全类、环境保护类、安全生产类等)政府信息公开的力度将加大;政府网站在线办事方面,将会在服务深度、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上加强;政府在线服务方面,互动交流水平持续提升,并建立较完善的政务咨询、调查征集类互动渠道等。
三是随着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深入,智慧城市建设快速推进,互联网将作为创新要素对智慧城市发展产生全局性影响,公私合营PPP模式将成为社会资本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主流模式。产业园区建设开始转向智慧型,提供更多功能,服务更加人性,理念更加先进,模式更加开放。
五、安全与治理成为产业发展的有力保障
一是物联网安全态势感知能力增强,云计算安全更加重要。据Gartner预测,到2018年超过半数物联网设备制造商将由于薄弱的验证实践方案而无法保障产品安全。为避免物联网遭受更加的攻击与破坏,产业界将积极采取整体措施增强安全态势。2017年,物联网嵌入式安全得到认真对待,对网络供应链进行检查将会成为一项重点,以物联网为推力的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问题得到进一步研究,物联网态势感知成为企业发展追求的更高目标。随着云计算越来越受欢迎,终端用户将会对云服务提供商安全性进行评估。企业将会利用加密、标记或其他解决方案来确保敏感数据或机密信息,强大的身份验证措施将持续发挥作用。
二是安防领域的智能化水平提升。具备自主、个性化、不断进化完善的人工智能技术,将有效解决安防领域日益增加的用户需求,提升整个安防领域的智能化水平,推动安防产业的升级换代,助推国家网络空间战略预警和防御体系不断完善,威胁发现和态势感知预警、重大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和追踪溯源等协作机制将会逐渐建立。
三是互联网治理的方式与手段进一步创新。随着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产业发展呈现融合化、区域化、生态化的发展特点,以分享经济、区块链等新技术与旧制度的碰撞仍在继续,无人驾驶汽车、人工智能应用面临的法律问题日益凸显,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将会不断创新互联网治理的方式与手段,多元协同共治的需求将更加强烈。
四是中国在网络空间国际影响力增强。全球互联网进入多利益相关方治理新时代,构建“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成为共识,中国在互联网治理论坛、国际电信联盟、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东盟合作框架等有关活动中的影响力将继续增强。我国企业、研究机构、行业组织更加积极参与国际网络安全交流等活动,围绕全球网络空间新秩序的研究会进一步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