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第三家互联网银行,四川新网银行用近3年的时间,服务超2500万用户,累计放款超过2700亿元。
筹建之初,四川新网银行就把“开放连接”作为战略定位。它为何选择这样一条路?又是如何“开放连接”的?近日,四川新网银行行长赵卫星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图片由四川新网银行提供)
差异化发展提供定制金融产品
记者:怎样才称得上是“开放银行”?
赵卫星:我认为“以开放API为技术,以数据共享为本质,以平台合作为模式”是开放银行的三个基本特征。如今,开放银行模式成为国内多家银行机构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绕不开的话题,但银行首先需要思考清楚“为什么要开放、开放给谁、开放什么、如何开放”这四个问题。
记者:四川新网银行是如何走这条开放之路的?
赵卫星:筹建之初,我们“无场景、无客户、无网点”,为了能在4000多家银行里“活下来、活得好”,我们必须差异化发展,开放连接则是最优选择。筹建时,我们调研了168家平台机构,发现除了资金需求之外还有很多痛点,打造一个金融开放平台,让所有合作伙伴像搭积木一样定制金融产品,是一条非常有发展前景的路。
经过两年多实践,四川新网银行的开放连接模式已得到初步验证,一端连接着海量场景机构,一端连接着银行等金融机构,用技术的力量降低交易损耗、提升金融服务效率。
与此同时,开放连接也走出一条商业可持续的路。截至6月30日,四川新网银行在管资产851亿元,2019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1.5亿元,利润4.67亿元。
与合作伙伴“齿轮咬合”实现用户精准画像
记者:在这种模式下,银行与众多合作伙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赵卫星:四川新网银行与各合作伙伴之间,更像是发动机上的“齿轮咬合”关系,齿轮之间的磨合、推进,需要同频共振,才能让数字普惠金融这台发动机更有效率地运转。
目前四川新网银行开放了300多个API,包括场景类API输出,服务类API以及账户、支付类API等,合作伙伴总数也超过了400家。
记者:这么多合作伙伴,用户如何归属?
赵卫星:这已不是最重要的问题,金融机构更应该关注的是用户从哪里来,与银行发生多少次连接,沉淀了多少的用户行为数据。
目前,四川新网银行已开放的场景平台涉足出行、旅游、外卖、休闲娱乐、购物消费等领域。只有开放连接多个不同领域的场景,用户画像才能更加完整、清晰,这也是进一步提高大数据风控精准度的关键所在。目前,四川新网银行服务的2500万用户中,有15%是从未有过贷款记录的“信用白户”,然而最新的不良率仅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