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友一言:
瞧不起别人做的事情很容易,但这并不有助于证明自己,反而经常把自己陷进去。
金融探索之供应链金融:P2P与供应链金融的融合趋势及现状
供应链金融由来已久,但产业互联网的兴起给了它一个加速演化的机会。作为互联网金融典型代表的P2P平台基于风险控制等因素也在谋求转型,逐渐向供应链业务渗透,并积极寻找与风险可控的资产端对接的机会。二者协同发展所形成的“供应链金融+P2P”模式在提升产业效率等方面改善着传统供应链体系,将成为互联网金融的新热点。
P2P与供应链金融的融合趋势
银行、电商、网贷平台争相布局供应链金融,三者之间逐渐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趋势。
目前的供应链金融主要有三种融合类型:一,传统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即银企合作触网,如中信银行+海尔,交行+生意宝等;二,拥有完整供应链企业资源的传统电商自建P2P,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如京东、阿里巴巴等;三,“电商+P2P”模式,P2P平台通过合作、收购的方式对借贷的资源进行整合,为有融资需求的中小企业和个人服务,如网信第一P2P、工商贷、甬商贷和积木盒子等。
银企合作模式的资金来源于银行,电商企业承担的风险较小;电商自建P2P则对电商本身规模、团队、风控等要求较高;电商与P2P合作模式有利于双方资源共享形成抱团。因为三者(银行、电商、P2P)的经验不同,各自在风控、需求、运作上各自占有一定的优势。目前而言,涉足供应链金融的企业数量很多,但是大多发展平平。银企合作触网模式的优势在于,此供应链模式下链条企业所承担的资金成本较低,能够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多样化,风控能力强。但劣势是银行设定融资企业准入门槛较高,审批周期较长影响资金到位效率。电商自建P2P的主要优势在于,电商既有的线上营销流量导入,能够迅速满足企业资金需求且资金成本较低。但传统电商的产业链客户基础较为薄弱,如果风控团队专业程度欠佳或风险管理独立性不强,就很容易积累风险。
电商与外部P2P机构合作的优势在于彼此互补且资金与资产端的有效风险隔离。劣势则在于,合作双方对于彼此所承担的风险及获取收益的博弈,可能导致双方产生摩擦,影响业务长期持续开展。
银企合作触网可称之为传统金融的互联网延伸,其更多是开展授信、融资、资金存管等金融服务,通过互联网提高效率,获取优质的授信客户,基本不涉及理财端,信用分析也基本上是传统银行使用的风控审核方法。而电商自建P2P和“电商+P2P”,则既可以通过电商的流量获取更多的理财资金,降低客户资源获取成本。同时,通过对电商依托商品交易和数据流积累形成的大数据库加以充分的信用分析,可以开展纯线上的互联网数据征信。整体来看,电商自建P2P和“电商+P2P”,或者电商入股现有成熟P2P,未来更具有想象空间。
目前,全国企业的应收账款规模在20万亿以上。假如用这些应收账款当作银行贷款的潜在抵押品加以充分利用,可以预见未来我国供应链金融发展市场潜力巨大,到2020年,我国供应链金融的市场规模可达14.98万亿元左右。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一旦P2P行业的监管政策确定,电商自建P2P和“电商+P2P”将成为供应链金融的主流,考虑到征信市场的不完善和借款项目的地域性、行业性,银企合作同样不可小觑,将呈现相互竞争和融合的趋势。当然,从目前的发展来看,电商具备获取全金融牌照的动力和需求,但是并不排除电商与银行合作。各种模式的目的都是为了解决供应链上企业的融资需求,民间资金的引入能使得供应链上企业在银行收紧银根时仍有稳定的资金来源。
在未来利率市场化及互联网金融冲击的影响下,传统电商与专业P2P公司合作拓展产业链客户更具有市场竞争性,能有效满足市场大部分产业链客户的各类合作需求。
快速发展的P2P平台亟需与供应链金融协同发展
1、P2P平台快速发展的同时风险越来越大。我国现阶段P2P行业的突飞猛进,实际上更多的是传统民间借贷市场的搬家,其中的大部分P2P平台都和小贷公司有着紧密合作关系:有些P2P是平台类型的,聚集多家小贷,有些P2P更是直接归属某家小贷公司,所以如果拨开P2P的外衣就能看到民间借贷的身影,那么再讨论P2P的发展速度与平台数据可能意义相对不大了。从本质上看,跟小贷公司联系到一起的P2P平台,是小贷公司给P2P提供了资产端。但是小贷公司作为资产端难以规模化和标准化,风险可控程度也相对较低。金融行业盈利本身依靠的是规模和杠杆,也就是说,利差和风险不可兼得,利差越小风险越小。P2P平台要实现安全、可持续的发展必须解决规模和风险的问题,没有一定的规模,难言可持续性。高息信贷市场难以设计出标准化产品,规模越大、风险越难控制,进入一个无法绕开的矛盾和死结。因此P2P与规模大、风险可控的资产端对接,是其安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2.“P2P+供应链金融”体现了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的政策导向金融的本质就是收益和风险的匹配,在我国征信体系尚不完善,违约成本较低的情况下,没有任何风控的平台从金融理论上是不可能成功的。2014年底上市的全球最大的P2P平台LendingClub获得了资本市场的追捧,其核心优势就在于其纯线上低成本、纯平台无担保、建立在外部信用机构数据上的风控体系和其良好的用户体验。而其中最重要的风控体系所依赖的信用机构数据是中国P2P企业所欠缺的。在此经济大环境下,基于产业经营场景下的P2P金融模式可能代表该类金融创新产品未来的发展方向。大型产业集团具备信息优势,对上、下游企业具备较强的控制能力,目前这一部分价值未被现行的金融机构完全挖掘出来。供应链金融自诞生以来就致力于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融资,而服务实体经济,引导和支持经济结构调整,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一直以来也是国家对于金融市场和信贷政策系统的基本要求。P2P平台与供应链对接,一方面可以受益供应链对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四流的控制手段来降低风险,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将金融服务与供应链对接,实现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特别是服务中小企业的金融本质,也符合国家政策导向。
3.“P2P+供应链金融”具备较强的对贷款风险的管理控制能力。在投资、融资两端需求旺盛的行业背景下,对贷款风险的管理控制能力是P2P平台成功的核心要素所在。在线上数据建设尚未完善的背景下,基于产业经营场景下的P2P金融模式可以通过“商圈平台+交易场景+大数据”,构建起内生且高度可控的风险控制模型,并结合线下交易场景、掌握借款人实际资金需求和资产状况、把控借款人借款实际投向。
P2P与供应链金融融合的现状
根据网贷天眼的研究数据,截止到2015年12月31日,网贷行业涉足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平台有20余家,供应链金融与P2P借贷联姻,新生出了(1)与核心企业合作,给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企业做融资;(2)大宗商品服务商自建P2P平台;(3)核心企业出资设立P2P平台;(4)机构发起成立;(5)与保理、小贷公司合作等多种模式。
通过对行业内涉足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平台的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发现:
1、资金端:供应链金融利率低于行业均值。在最近两年中,网贷行业利率一直呈现下降状态,行业渐趋理性归回。与行业利率整体下降的趋势相比,供应链金融的利率则基本上呈现相对稳定状态,略有波动。其综合利率维持在10%左右,目前依然低于行业平均利率。
2、资产端:融资周期短。从标数看,借款期限在6月以上的p2p供应链融资占比为19.86%,超过80%的标的其借款金额在6个月以下,且60.76%的标集中在3月以下。P2P平台的供应链融资较好的呈现了短期的融资特点,这与供应链融资的属性相符合。从p2p供应链金融的成交额看,借款期限在6个月及其以上的成交额占总成交额42.23%,综合标数分析,融资期限在6个月及其以上的多为大额标的。大部分的标的仍然以小额为主。
从实际情况分析,网贷行业投资人更偏向于短期、小额的标的,这种标的回款时间短,便于投资人做短线投资,兼顾投资收益和流动性,加之行业环境动荡不安,问题平台频出,投资人从资金的安全性出发,更愿意选择短期标。
3、资产端:融资额度小。从标数看,在统计到的已发布并完成投资的供应链金融的标中,100万以上的标数占总标数的12.32%,大额标的数量较少,标的金额在10万以下的标占总标数的36.30%。p2p平台的供应链融资较好地反应了小额的特点。这种特点的标对平台来说,一方面能够较容易地控制风险、把握流动性,另一方面能在获客上获得一定的优势。
4、贷款余额增速远高于行业。在过去的2015年,p2p网贷行业贷款余额以平均10%左右的速度在增长,而2015年度,网贷行业供应链金融业务除去3月份之外,基本上远高于行业整体增速,供应链金融发展势头非常强劲。
5、资产端:借款人融资频繁。据网贷天眼统计,网贷行业借款端平均融资次数为5.85次。而供应链融资小额高频的特点与网贷行业不谋而合,但是前者相对更加高频。两者单个企业的融资次数在10次以内的借款企业分别占比77.16%,95.12%,而融资次数在10次以上供应链融资企业较后者要高出17.96个百分点。
6、资金端:新增投资人投资金额高于行业水平。通过对整个行业和供应链金融平台进行动态监测发现,2015年供应链金融业务新增投资人数远高于行业水平,9月份以后,行业的资产荒越来越严峻,供应链金融的新增投资人增长加速。这说明在经济形势下行,资产荒愈演愈烈的情况下,网贷投资人对供应链金融产品的投资倾向更强。从新投资人的投资金额看,供应链金融类标的的人均投资低于行业水平,结合投资人的增长速度分析,反应出供应链金融标的相对难抢,供不应求。
文章来源:《现代物流》杂志、网贷天眼、租赁视界等,小毕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