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友网

毕友网 > 分享 > 自我对话 > 身体力行,找到痛苦的意义

身体力行,找到痛苦的意义

2016-02-13 11:24:25郑海峰 19952



  今天大年初五,古称“破五”,商铺开市,生活恢复正常,也意味着春节假期接近尾声。人们将从过年模式切换到工作状态。相信很多朋友和我一样,都将告别父母,离开“温暖”的老家,开启新的一年。离别总是不舍的,工作或许也是痛苦的,但只要找到痛苦的意义,我们将从仅仅满足于一己悲欢的“小我”状态下解放出来,推动我们走向与他人温暖共情的“大我”世界。找到我们努力的意义和使命。

  一个人只要深切明白自己人生苦难的意义,就会从苦难的烈火中重生,从而让自己的人生变得熠熠生辉。新的一年征程即将开启,毕友们对自己有怎么样的期许和展望呢?在此为大家推荐一篇文章,一起共勉。




改造社会,以己任为天下

文/熊培云


  1、肩负自己的人生使命

  你说改变社会,不管你多么大的宏图远略去匡复天下,如果你自己都救不了自己,那其他的都不用说了。

  我们平常都说“以天下为己任”,实际上“天下”很遥远,总是说把世界改造成这样,改造成那样,如果你连自己都改造不好,如果你自己不能肩负自己人生的使命,那其他的可能都是凌空倒虚,所以我说要“以己任为天下”。第一个词就是要救起自己。


  2、找到你的兴趣 谋求自己的人生


  正常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职业,如果你真的想改变社会的话,除了你尽职尽责去做一些事情,我觉得一方面也要找到适合自己做的事情。如果顺着自己的兴趣去发展,去改造社会,不会很辛苦。

  我们平常说一个人要有毅力去做什么事情,实际上我做事情从来不需要毅力。比如我写东西,我可以一天坐十几个小时,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五六个小时,但是这绝对和毅力没有关系,我只是顺着我自由的心性,我在思考,我在写,完全是我个人的兴趣,我能体会到思维的乐趣。

  大家也一样,如果说有改造社会的热忱,也不是说要把自己牺牲掉,扭曲自己的喜好做一些不想做的事情,我觉得这对个人也是不公平的。其实每个人都顺应自己的心性去发展,最后我们看到的还是一个非常非常好的景象。这是说要有自己的兴趣。

  有一句话叫“有什么样的人民就有什么样的政府”,如果每个人都顺着自己的心性去发展,去开拓自己的人生,那么我要说“有什么样的人生就有什么样的社会”。

  我们这个社会表面上虽然看起来有一些乱,但实际上是在走向开放社会的道路上。我是很积极地看待这个社会的变化,所以有些人只是看到社会在交媾,却没有看到社会在孕育。这个孕育就是中国社会不断地走向开放,大家顺应自己的心性在生活。



  3、要以独立之心 做合群之事


  人在社会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不好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你是不是有自己的底线?大家可以去看梭罗的《论公民不服从》。

  为社会画一道底线,我觉得这是一个社会能够走向良性循环的非常好的东西。我想不管是在体制内还是在体制外,你在你的生活中要保持一些底线,要有底线。

  阿伦特在分析纳粹时,提取出了一个词——“平庸的恶”,没有思考,没有大脑的人,因为盲目的服从,然后作了恶。不是因为邪恶而作恶,而是因为平庸,因为没有思考,没有底线而作恶。

  每个人,跟这个时代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密尔曾说“比起个人来,时代更容易犯错”,的确是这样!如果只是跟着时代的洪流走,你可能会成为受害者。

  在独立的基础上也要合群来做事情。中国有句话叫“以出世之心来做入世的事业”,我想做的也是“以独立之心来做合群之事”,来促进这个社会的改变。

  自由与合作,在大家改变社会的过程中这肯定是最重要的两个关键词。而且现在国家本身也是,我们讲现代国家就是自由人的联合。


  4、要学着改变小环境


  实际上这也是很务实的做法,你改变不了大环境,但是可以试着改变小环境。小环境如果改变得多了,大环境慢慢也就改变了。

  实际上我们就是生活在小环境里,我们生活在一个很微观的世界里头,尽管我们讲是一个大时代,而其实我们生活是很具体的。

  在对小环境的改变方面,我也在做一些努力。比如我在南开大学教书,我非常爱护我们的学生,从来不会说在他们身上谋什么利益。我把西南联大的那种学风带进我的课堂。

  我原来写过一篇文章,叫《两千分之一的改变》,谈我在乡村建图书馆。中国就2000个县,如果每一个县,都有一个像模像样的图书馆,中国就会有非常大的变化。我在老家,建成了一个图书馆,我觉得完成了两千分之一的改变。这是很具体的事情,就是不要小看这些特别小的事情。



  5、要相信时间


  在我们思考这个时代的问题,在推动社会问题的时候,也不能仅仅局限于一个空间的概念。如果你能站在时间的角度上来思考一些问题,你会变得非常从容。

  今年改变不了的事情,也许明年就改变了,今天做不完的事情,明天能做完。我一年做不了的事情,可能一辈子就做完。上一辈的人做不完的事情,下一辈人可以做完。

  有一个时间的尺度来丈量,你就不会变得那么急功近利,就不会那么急切,就不会变成一个庸俗革命家,就希望在有生之年能看到自己革命的所有成果。

  你站在时间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这个时候你会变得非常非常从容。

  我们要探讨中国要做什么,其实只要回到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当时的知识分子在讨论什么,他们得到了什么答案,很多时候我们只要把它拿过来用就可以了,的确是这样的。

  建议大家去看一部著名的电影,叫《肖申克的救赎》,那个片子告诉你什么是活在时间里的。如果他是活在空间里,他就是活在监狱里,如果活在时间里,他就是拥有他自己一生的那个人。


  6、不要活在恐惧里 保持乐观的精神


  中国有句话叫“出师未捷身先死”,这已经很悲壮了。更悲壮的是说你还未出师,你还没有出去人就先死,这才是最悲壮的事情。

  一个人不能太悲观,如果悲观的话,那环境之恶会和你的悲观合谋。如果你很悲观,那环境的恶就会变得没法阻挡。

  相反,如果你是很坚强的人,如果你很相信未来,你对自己抱有一些希望,不在别人加害你之后,又自己再加害自己一次,你就能拥有力量来应对环境的恶劣。无论如何,心态应该放得乐观一些。“没有理由绝望,没有理由不坚强”。


  7、保持一颗慈悲而宽恕的心


  在中国,现在的社会教育,课堂的教育,有非常糟糕的东西,就是仇恨的文化非常非常多,没有宽恕。

  胡适当年改写《西游记》,改完了以后就会觉得它是一个伟大的小说。为什么呢?胡适在《西游记》最后加了一难,就是唐僧取完经以后回来,他开始要和那些原来要吃他的妖怪做一个了断。所以唐僧就坐在云端,把他的肉一片一片切下来扔下来,让那些妖魔鬼怪吃。说当年我是为了去取经,如果被你们吃掉我就取不成了。现在我要超度你们,你们想吃就吃吧。

  唐僧那种情怀,就像地藏菩萨说的“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如果是按胡适写的加了这一难以后,西游记真的是一部非常伟大的小说。我们讲金庸的武侠小说,如果只是打打杀杀的话不会成为伟大的小说,但是如果像《基督山伯爵》最后走向了宽恕,走向了悲悯,就可能就会成为伟大的小说。

  真正想改变社会的人,他心中应该是没有敌人,只有想救济的人。所有有个词叫“无敌者无敌”,如果你心中没有敌人,你真的就是天下无敌了。



  8、中国需要温和坚定的力量


  现在大家慢慢相信常识,也相信追求幸福,有追求自由和幸福的权利,中国社会回到了一个常态,对社会的改造方面,应该说,的确也有激烈的事情的发生,但是整体来说大家还是回到了一个平常心。

  对中国的变化,我特别喜欢用的一句诗,叫“草色遥看近却无”,我们回过头来看中国的变化,真的是翻天覆地。

  你近在咫尺的时候总觉得好像变化不大,实际上变化是非常大的。我想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不管是刚才说的方法,还是心态,说到底还是一点一点来,一点一滴地做事情。只要是方向对了,不管速度有多慢,总是最快的。如果方向错了,那就不用再说了,不管是怎么样的速度都是有问题的。

  中国从来不缺极端的力量,最缺的恰恰是那些温和而坚定的力量,理性而向上的力量。我原来有一篇文章叫《错过胡适一百年》,实际上现在胡适的精神也慢慢回来,我想其实胡适当年所代表那种理性的,温和的力量,现在也慢慢地回到了中国社会,相信大家,也有这种温和而向上的力量!


关于熊培云

1973年生于江西农村。毕业于南开大学、巴黎大学,主修历史学、法学与传播学。思想国网站创始人。《南风窗》杂志驻欧洲记者;《新京报》首席评论员;《南方都市报》、《南方周末》、《东方早报》、《亚洲周刊》、《凤凰周刊》等知名媒体专栏作家、社论作者及特约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