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友导读】本文由毕友导师、钧瑶管理顾问公司董事长王安然推荐。真理与谬误只差一步。有人从(美)彼得·蒂尔的新书《从0到1》中读出“失败者才去竞争,成功者只会垄断”;但也有人反其道地读出“中国企业具有后发优势,从1到N方是明智之举”。
东西方文化往往在高处相逢,中外企业经营管理也如是。《从0到1》在中国热得爆棚不是偶然。工业4.0、互联网+、全民创业……诸多热词已经被炒得火烫。追随者永远无法完成超越,高手常常选择殊途同归,所谓“君子和而不同”。而深谙经营本质的行动者、思想者早就发现了第三条道路。
高空走钢丝的杂技演员会运用一个秘密技巧:当他走钢丝时,并不是刻板地僵硬不动,为了保持平衡,身体总是轻轻地摇摆和弯曲。但有一点是不变的,脚趾朝一个方向移动,向着眼睛盯着的目标——钢丝的另一头,前进。
——让我们来看集实践理论于一身、一样著述甚丰的陈春花教授如何为我们领读这本热书!
最近大家都知道有一本很热的书,我自己也很喜欢并推荐给很多人,这本很热的书就是《从0到1》。对于这本书的总结,每个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我只把我的角度分享给大家。
一、本书给我启示的四个核心观点
1.创新不是从1到N,而是从0到1。绝大部分企业是从1到N的逻辑,求规模,这恰恰是中国企业发展的特点,把一件事情从很小做到很大。但是作者认为这不是创新,这个只是从1到N,是一个数量的改变而已,创新一定是一个根本性的改变,是从无到有,是从0到1。
2.科技影响未来。作者认为科技一定是影响未来的,他谈论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在他看来全球化并不会影响未来,真正影响未来的是科技。所以不管是你什么样的公司,核心一定是了解技术,一定要了解技术的改变,未来是由技术在做决定。
3.企业失败的原因:没有成功避免竞争。作者引用了那句著名的话,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企业刚好相反。成功的企业都是不相似的,但是不成功的企业都是相似的,就是因为没能成功地避免竞争。
4.这是一场思维运动:创业思维。作者认为接着下来的这场运动,是一个思维的运动,这个思维是什么?就是创业思维。
以上四点是这本书给我的启示。阅读这本书,有一个地方让我觉得很有意思,作者为硅谷那些失败的企业家总结了一些教训,但是正如作者话锋一转,认为这些总结是不对的那样,我也发现,的确如作者所言,这些企业家的教训,如果变成经验来讲应该更有价值,这些经验归结为以下四点:
-
大胆尝试胜过平庸保守。
-
坏计划好过没有计划。
-
竞争性市场对收益有负面影响。
-
营销和产品同等重要。
二、我的三点发现
这本书可能带给很多人启发,但此书带给我的帮助,也许与大家不同,因为这本书中的很多观点与我非常一致,如对于规模增长的理解,对于竞争的理解,对于创业思维的理解。多年前我就坚持认为,企业如果仅仅依靠规模增长是会有极限的,离开竞争才可以超越竞争,战略思维会决定企业是否能够走得很远,经理人更需拥有战略思维而非管理习惯。所以阅读过程中产生共鸣的愉悦,让我非常喜欢这本书。除了这一点之外,我也很喜欢阅读后带给我思考上的新发现,归结为以下三点。
发现一: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为什么我们会习惯从1到N的逻辑,因为这是规模增长的逻辑。在一个运用资源获取增长的环境中,大规模会带来有效的竞争力,因此追求规模几乎成为人们显而易见的选择。但是在今天,影响增长的资源变得越来越稀缺,原有的规模增长不再带来竞争优势,甚至出现规模不经济的情形,规模的神话被打破。范围经济的概念进入人们的视野,范围经济是指由厂商的范围而非规模带来的经济。只要把两种或更多的产品合并在一起生产比分开来生产的成本要低,就会存在范围经济。这就需要企业从规模经济的逻辑转向关注区域范围内产业协同的价值。两种发展逻辑对于今天的企业经营者而言,是需要仔细认真考虑的。
发现二:现象不是本质,本质是世界发生的变化
当进行企业内变革与转型时,一定要清晰地告诉人们,之所以要变革和转型,是因为世界在变,而不是因为我们做得不好。我们都承认,在你眼见的周围,每时每刻都发生着不同情形的变化,这些现象甚至让我们无所适从。但是请大家不要被现象所迷惑,真正的原因是世界变了。所以现象并不是本质,本质是世界发生的变化。所以一定要知道到底变了什么东西,就像我对于2015年的判断是“正在发生的未来”,“互联网2.0时代的到来”那样,当你清楚世界改变的是什么时,你可以相应做出改变,你的价值就会被感知到,因为你已经回归到世界的本质当中。
发现三:“传统”与“新兴”并存
不要说在今天新兴技术、新兴企业很厉害,传统企业就没机会了;接着下来发展的机会是在产业互联网上,这恰恰是传统企业的机会,所以我反而是比之前更有信心来看传统企业怎么样去利用互联网来发展。现在是“传统”与“新兴”并存的时代。但是有一条需要清醒大家,那就是传统企业要学会“从0到1的思维模式”,而不是继续保持“从1到N的思维模式”。
三、我的三点思考
这本书的确为创业者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视角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论,无论是“垄断”还是“帮派文化”以及销售的重视,都会给创业者一个清晰的逻辑和框架,加上作者本人的成功实践,会让这些观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但是,一个企业的经营者,还需要更加理性地对待你所面对的经营环境,更需要认清你的企业所面对的挑战和发展的趋势,所以看到大家过度诠释这本书时,我也想谈谈我自己的思考。
思考一:垄断并不是出路
了解我的读者知道,我很早就倡导“超越竞争”,我坚持认为超越竞争的目的是为了离开竞争,而不是为了垄断,因为垄断并不具有可持续性。我们可以看看过往的企业发展历史,曾经具有垄断资源和能力的企业,比如柯达、诺基亚等等,这些企业在各自领域里都具有非常强大的专利技术和垄断资源,但是最后的结果是被市场淘汰。我理解作者的出发点是告诉创业者,应该专注于一个细分的领域,尽可能地扩大占有,形成垄断,这样可以让创业成功。但是如果读者把垄断作为一个企业发展的逻辑,那会带来不好的后果。
思考二:战略思维与创业思维
因为新兴互联网企业的成功,让很多人简单地理解了创业对企业的影响。现在很多传统企业也纷纷开启了企业内部创业的热潮,海尔如此、万科如此,我所在的公司也如此。我自己就是启动和推动这件事的始作俑者。但是,我对自己提出一个非常清晰的要求,那就是:公司内部的创业也必须符合公司的战略方向。对我而言,内部创业并不是我最关注的,内部创业是实现公司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才是我所关注的。因此,在一个相对成熟的组织里,启发大家的创业思维是激活组织成员的必要选择,但是更重要的是让成员拥有战略思维,让创业思维为战略思维服务。
思考三:回归顾客价值和经营本质
企业生存的核心依然是顾客价值,我依然坚持认为,真正影响企业持续成功的主要重心不是公司的策略目标,不是技术,不是资金,也不是发展策略的流程,而是专注、集中焦点于为顾客创造价值的力量。商业模式成功,都是取决于一个组织建立客户价值的核心逻辑。从这个意义上讲,我担心大家过度诠释本书里的一些观点,而忽略了顾客价值。如果我们仔细来分析这些成功的创业企业,一定会看到这些企业对于顾客价值的贡献,这是需要我们都要认真去理解的部分,这才是创业的关键。创业的核心是找到顾客价值,把产品和服务做好,这是经营的本质,而已经创业成功的企业更需要回归经营本质。
总之,这本书有很多启发我思考的观点,同时让我更清醒地去理解一个创业企业成功背后的逻辑,我借用作者的一段话来结束本文——在商界,平衡态即静态,静态就是死亡。如果你的公司处于竞争平衡中,那它的消失对世界丝毫没有影响,而和你公司相差无几的其他竞争企业随时都准备取代你的位置。
文:陈春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