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哲宇 财新《中国改革》副总编辑
推荐语:性喜对政治领袖评头品足的尼克松曾盛赞李光耀:“这么一位高瞻远瞩的领导人不能在更广阔的舞台上施展才干,对世界是一个不可估量的损失。”其实,“新加坡之父”的影响早已超越了国界。在“中国的未来”如此重大的话题上,人们自然愿意倾听这位熟悉邓小平以来历任中国领导人的华裔“政坛长青树”的见解。美国学者格雷厄姆·阿里森和罗伯特·布莱克维尔近日对李光耀做了详尽的访谈,《中国改革》能够公开发表的仅是一部分。李光耀看好中国的未来,但是,这位以现实主义态度著称的政治家指出:“鉴于其国土之大,问题之棘手,设施之落后,机构之薄弱,仿效斯大林模式建立起来的经济体制转型困难很大,中国在未来发展中面临的障碍要远超人们意识到的。”当两位忐忑的采访者再次询问:“中国真的会成为世界第一吗?”李光耀回答:“中国出错的几率大约是20%……中国明白,如果希望继续‘和平崛起’,并在经济和科技争取第一,他们就不能输。” 是的,可能性并不等于现实性。对于中国新一届领导人来说,最重要的是重启一揽子改革。取得突破不需要理由,懈怠才需要理由。
论中国未来
文/ Graham Allison Robert Blackwell 译/王玲
无论是外交事务专家,还是国际市场投资者,任何关注国际关系的人都知道,未来25年全球发展中最大的疑问是中国的未来。历史上,从未有哪个国家,其各方面的国力上升如此之快。仅一代人的时间,一个曾经GDP还不如西班牙的国家就已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有13亿多人,其中超过6亿人已经脱离赤贫,而其中产生的中产阶级数量比整个美国人口还要多,而且还在增加。沿着目前的轨道,数以百万的中国人将在有生之年首次体验到生活水平数百倍的增长。
作为冉冉升起的新兴大国,中国是很多问题的焦点:它能否持续这一史无前例的增长表现?中国的愿景如何?中国是否愿意遵循美国在“二战”后建立的政治经济秩序?尽管“美国治下的和平”已建立起一套安全和经济秩序,且在这套秩序下,中国发展得比此前5000年的任一阶段都好,历史学家还是提醒人们,一个正在兴起的大国需要更大的发言权和影响力,这是很自然的。
未来10年,中国是否会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的经济体?中国新一代领导人及各级官员如何管理这个国家,是否延续过去的战略?一个更强大、更自信的中国是否会挑战美国的霸权地位?
没有人知道这些问题的全部答案。不过,如果有人问,对这些问题,国际上谁的答案比较深思熟虑、真诚坦率、引人兴趣?一个可能的回答是李光耀。华裔的李光耀是现代新加坡的缔造者。他不仅建立了一个能说服中国领导人的模式,让他们觉得也可以领导一个威权国家发展市场经济,他还熟悉从邓小平开始的历届中国领导人。哈佛大学教授傅高义(Ezra Vogel)在新近出版的邓小平传记中提到,邓小平和李光耀的关系非同一般 ——
“邓和很多外国领导人的关系都很密切,但与李光耀的关系则折射出更深层次的相互理解。从邓的角度看,李光耀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他在处理实际问题、与世界领导人迅速建立关系、对国际事务的掌握、把握长期趋势、时刻准备面对现实和在发表真知灼见等方面,都很成功。”
年近90高龄的李光耀已到了其所说的“壮士暮年”。大部分读者都没有机会向他致敬,向他提问,听他令人兴奋、观察入微的回答。我们很幸运能够在过去18个月里做到了这一点,在一本今年12月即将出版的书中,和大家分享我们努力的成果。
用李光耀自己的话来说,以下是对关于中国未来最受关注的十个问题的简洁回答:中国领导人真的准备取代美国,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第一的大国?中国真的会成为世界第一吗?世界第一意味着什么?如果成为亚洲主导力量,中国对其他国家的政策将如何改变?中国成为世界第一的战略是什么?执行这一战略的主要障碍是什么?中国领导人对实现亚洲乃至更大范围的主导权有多迫切?随着中国迈向世界第一,它如何看待美国在亚洲角色的变化?中国崛起对亚洲邻国有何影响?未来几十年里,中国能否保持30多年来两位数的增长?
问:中国领导人真的准备取代美国,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第一的大国?
李光耀:当然,为什么不呢?中国的经济奇迹已经使其从一个贫穷的社会转型为现在世界第二大的经济体。高盛预言,沿着这个轨道,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紧随美国之后,中国发射了载人飞船,有能力用导弹击落卫星。中国有13亿人口,其文化绵延数千年之久,人才济济。他们怎么能不渴望成为亚洲第一,继而世界第一呢?
今天,中国正以50年前无法想象的速度发展着,这是一个无人预料到的巨大转变。中国人已经提高预期和抱负。每一位中国人都渴望一个强大、富裕的中国,一个和欧美、日本一样,繁荣、先进、科技发达的中国。这种重新唤醒的使命感是一股无法抵抗的力量。
不像其他新兴国家,中国想按照自己的方式被接受,而非作为西方社会的荣誉会员,并以此被世界接纳。中国人想和美国平等地分享这个世纪。
问:世界第一意味着什么?如果成为亚洲主导力量,中国对其他国家的政策将如何改变?
李光耀:中国人内心深处是他们殖民化之前的世界,殖民给中国带来不少剥削和耻辱。汉语中,中国是“中央王国”的意思,让人回想起中国主导东亚的年代,当时其他国家是中国的附属国,纷纷前往中国进贡。
随着其工业化,中国日渐强大,中国之于东南亚,会不会像美国自1945年那样,带来善意呢?新加坡对此不确定。文莱、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或者越南都不确定。我们已经看到一个愈加自信并愿意采取强硬立场的中国。美国担忧,当中国能够挑战其主导地位时,他们将面临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亚洲很多媒体和小国家也很担忧,他们担心中国可能想恢复几个世纪前的帝国地位;他们担心可能再次沦为不得不向中国进贡的附属国。
中国不断告诉我们,国家之间都是平等的,中国不是霸权国家。但是,当我们做了中国不喜欢的事,他们就说你让13亿人不高兴了。所以,请搞清楚你的位置。
问:中国成为世界第一的战略是什么?
李光耀:中国宣称,他们的最佳战略是打造一个强大和繁荣的未来,凭借大批受过教育、技能日益娴熟的工人,赶超其他所有国家。他们会避免任何损害中美关系的行为。挑战一个更加强大的科技强国将使其“和平崛起”之梦过早夭折。
中国正遵循着电视系列片《大国崛起》中描述的道路,这部由中国中央电视台制作的电视片意在界定中国精英在这一问题上的讨论。德国和日本错在意图挑战当时已有的秩序。中国人不笨,他们已经避免了这个错误。GDP总量,而非人均GDP,才是国家实力的关键。中国不会很快追上美国的军力,但是,它正迅速发展非对称方式以威慑美国的军力。中国清楚其增长依赖进口,包括能源、原材料和食品。中国还需要开放海上航线。
中国打算用30到40年——也可能是50年——的和平时间来追赶他国,建立体制,从计划经济制度向市场经济转变。他们必须避免德国和日本所犯的错误。对实力、影响力以及自然资源的竞争,在上世纪将这两个国家拖进了两场可怕的战争。前苏联的错误在于军费开支太高,民用技术投资太低,以致经济被拖垮了。我认为,中国领导层已经领悟到:如果和美国展开军备竞赛,就会输,会破产。所以,不提竞赛,继续埋头工作,笑看未来四五十年。
问:执行这一战略的主要障碍是什么?
李光耀:内部看,主要挑战是文化、语言。不能吸引并整合他国人才,渐渐地,国家治理方面的挑战也会出现。在接受移民上,即使中国和美国一样开放,不会汉语的人又怎能轻易融入中国社会?中文特别难学——单音节,声调多。口语几年就可以学会,但想快速阅读中文却很难。我不知道中国在雇佣外国人才时,是否能克服语言障碍及相关困难,除非让英语成为主导语言,就像新加坡一样。新加坡小孩先学汉语,然后学英语。他们可能十几岁就赴美留学,英语渐渐变得流利,但脑子里仍流淌着四千年来的中国名言警句。
中国的GDP将不可避免地追上美国,但是,其创新能力可能永远不能与美国匹敌,因为这需要自由交流和思想竞争。不然如何解释一个人口四倍于美国的国家——假定中国人才也是美国的四倍——没有技术突破?
鉴于其国土之大,问题之棘手,设施之落后,机构之薄弱,仿效斯大林模式建立起来的经济体制转型困难很大,中国在未来发展中面临的障碍要远超人们意识到的。
问:中国对实现亚洲乃至更大范围的主导权有多迫切?
李光耀:中国并不急于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也不急于承担那个位置上的重任。眼下,中国对大型国际组织,如G20的成员身份很满足,在这里,中国的意见受到重视,经济利益得以维护,但是,责任由20个成员共同承担。毫无疑问,有声音呼吁中国加快建立自身优势,要求与其身份相匹配的尊重,扮演好大国角色,但是,中国领导层的重心依然偏向谨慎和保守。他们以共识为基、着眼长远。尽管有人可能想象21世纪属于中国,但也有人希望在建立“中国世纪”前,能和美国分享这个世纪。
问:随着中国迈向世界第一,它又是如何看待美国在亚洲角色的变化?
李光耀:中国领导层意识到,作为亚洲地区“二战”以来的主导力量,美国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环境,造就了包括日本、“亚洲四小龙”、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高速发展。中国知道它要利用美国市场、美国技术以及留美学生带回的前沿思想。因此,未来二三十年,对抗美国对中国毫无益处,可能还会损害目前这些利益。
中国的策略是在这个框架下发展,等待时机,直到变得足够强大,可以重新定义政治经济秩序。在安全领域,中国明白美国对华优势明显。在技术发展和应用上超过美国前,难以想像中国会选择在军事上与美国抗衡。中国无需争夺东亚。中国会逐渐加强与东亚的经济联系,向他们提供一个有着13亿消费者的市场。再有10年,20年,中国将成为东亚最大的进出口国。
我不认为美国会从亚洲撤离。但是,我认为中国的国力在增强。中国的态度是:“我们不反对且欢迎美国在亚太的存在”。在经济发达水平和军事上,在百年内中国不可能追上美国,但中国可以通过不对称的发展给美国施加巨大的伤害。
问:中国崛起对亚洲邻国有何影响?
李光耀:中国志在成为世界第一的强国。其他国家,尤其是中国邻国的对华政策,都已考虑到这点。 这些国家都在重新定位自身,因为他们知道,中国核心利益遭到威胁时,自己就会面临严重的后果。中国13亿人民的收入和购买力正不断增强,仅凭市场准入,中国就可以实行经济制裁。
中国对东南亚的战略很简单:中国告诉这一地区的国家,“和我一起发展”。同时,中国领导人想留下这样一种印象:中国的崛起不可避免,各国需要权衡他们是想做朋友还是敌人。中国也愿意通过与东盟国家接触的调整获益或表达不满。
通过巨大的市场和日益提高的购买力,中国正逐步将东南亚国家吸入其经济体系中。日本和韩国也将不可避免地被卷入。中国无需武力即可做到这点。中国的邻国想让美国参与亚太事务,以免沦为中国的人质。美国应该在30年前,早在中国这块磁铁将东南亚吸入其轨道前,就在亚洲建立起自由贸易区。经济大势决定了根本的趋势,他国很难抵制中国日益增强的经济影响力。
问:未来几十年里,中国能否保持30多年来两位数的增长?
李光耀: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经济以大约每年10%的速度快速发展,有时甚至超过12%。中国能不能,至少在下一个十年里,维持如此高速的增长?我认为可以。中国起点低,加上13亿国内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这个增速可以维持。
问:中国真的会成为世界第一吗?
李光耀:中国出错的几率大约是20%。我没说一点也没有,因为中国的问题比较严峻:体制变革、商业文化变革、反腐以及新思想体系的形成。中国明白,如果希望继续“和平崛起”,并在经济和科技争取第一,他们就不能输。
21世纪将见证亚洲恢复其全球地位。东亚过去30年的进步,使其对未来非常乐观。如果不发生不可预料的重大灾害,中国民众的再组织、再教育、自我训练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只是时间问题。中国将利用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成果,加快发展步伐,建设成一个全面工业化的高科技社会,如果不是50年内,也是100年内。
节选自《李光耀论中国未来》
财新《中国改革》2012年第10期